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保育

第 20 章 環境保育 20-1 人類、生物與環境的依存關係 20-2 察覺環境保育與人類生存的關係 墾丁國家公園看到的「無殼寄居蟹」。人類自認沒什麼的小動作,其實自古至今,對生物圈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人類的環境問題 人類的環境問題: 資源取得的過程與快速消耗。 資源的分配不均。 經濟成就的差異。 上述問題使得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未開發國家之間對環境生態保育,所需承擔的責任沒有共識,間接造成國際合作解決環境問題時的矛盾。 非洲放火焚燒森林 非洲放火焚燒森林來開墾的情形。 熱帶雨林被砍伐 巴西熱帶雨林因墾地而被砍伐的情形。 濫挖砂石 臺灣開發河川地以挖取砂石;圖中背景還有工廠排煙。 遊樂區濫建 許多遊樂場、觀光飯店於山脈、山坡地上開發。類似的開發案均應通過縝密的環境評估,才能進行。 蓋婭學說 主旨:地球是一個活生生的實體,由各種生物和環境緊密結合而成,會隨著地球上各種狀況的改變,具有自我發展、調節的能力。在面對環境不大的改變時,地球可以漸變、調適的方式,調整到另一個差距不大的平衡狀態。 目前暴增的人口與各種產業的發展,地球系統已受到影響。可以預見人類若不設法調整對地球環境的改變,這個活生生的實體可能自我調整,不再適合人類生存。 蓋婭學說是要人類尊重自然環境的「承載力」,不能一味滿足人的需求與享受,而恣意開發、利用地球自然環境及資源。 人口爆炸 人口爆炸將使人類的生活品質降低,如同下圖的海水浴場。 生物金字塔 在食物鏈愈趨於複雜、生物愈多樣的體系中,反而會形成愈穩固的生物金字塔,構成更穩定的生態系。 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的多樣性包括了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系多樣性三個層次: 生物的遺傳多樣性變異愈大,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就愈強。 物種多樣性可使後代有更強的環境適應力,也使族群、物種更為豐富。 生態系多樣性則是維持物種多樣性的基礎。 人類的各種活動,除了導致嚴重的全球環境變遷外,也加速生物物種的滅絕以及生物多樣性迅速的降低,這將不利於人類未來的生存。 生態通道 郊區的公路常會將該地的棲息環境一分為二,若動物無法穿越馬路或穿越時被汽車輾斃,族群便被分隔開來,兩側動物無法順利交流繁衍。 陽明山國家公園園區內的公路首創生態通道,以地下涵洞的設計讓動物通行,這種設計在先進國家已行之有年。下圖為一隻白鼻心通過生態通道的情形。 人類行為與物種間的影響 人類的行為是造成外來種入侵的主要原因。當外來強勢的生物進入這個地區,因為在此沒有天敵,或本地原生物種無法因應,就被外來種攝食或壓縮生存空間,以致降低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 國內比較知名的外來種生物包括福壽螺(本做為食用螺類,但因管控不當,大量在野外繁殖造成水稻田的災害) 、紅火蟻、布袋蓮,以及遍布全臺河川中下游的琵琶鼠魚、日月潭的紅腹食人魚、大型水庫裡的紅線鱧(魚虎)、泰國鱧、美洲最大淡水龜鱷龜、俗稱巴西烏龜的紅耳泥龜、牛蛙、吳郭魚……。 福壽螺與布袋蓮 這兩種生物目前常見於農田、池塘、溝圳等地。串珠狀粉紅色物體,是福壽螺的卵塊 福壽螺與吳郭魚 臺灣有太多像圖中這樣骯髒的溝圳,不但廢水排入、廢棄物隨意棄置,還充滿生命力旺盛的外來種生物,堪稱生態問題中的臺灣奇蹟。下圖中可見許多大隻、肥大的福壽螺與吳郭魚,以及福壽螺的卵塊。 紅火蟻 紅火蟻侵入臺灣,由鄉村到都市一路擴張。校園田徑場也因紅火蟻入侵而封閉內部草皮,停止學生與民眾的活動。 察覺環境保育與人類生存的關係 水圈及岩石圈的問題   人類的環境責任 海洋汙染(原油洩漏) 海洋汙染(原子彈試爆) 荒漠化 由左至右分別為 1977、1984、1989、1995 年鹹海的衛星照片,代表鹹海荒漠化而逐漸縮小的過程。 鹹海荒漠化 船因鹹海荒漠化而荒廢在原本是水域的「沙漠」上。 海水優養化(紅潮) 美國 墨西哥灣,因密西西比河帶入過於「營養」的物質,導致藻類過度繁殖,形成「紅潮」。藻類死亡分解,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使該海域生物大量死亡,成為幾無生機的「死亡區」。 海岸變遷 人類的開發,造成海岸侵蝕、海岸線後退。藉著置放消波塊來穩固海岸,卻又破壞或改變海岸地區的生態。 人類的環境責任 土地是生物金字塔的基礎,孕育著生物。為避免土地的破壞影響到未來的生存,人類目前應致力於自然保育與永續發展。 人類以生理的感覺來知道環境的變化,也以歷史記載、古氣候學研究與現代觀測技術來確定變化的發生。科學與科技就像兩面刃,可以破壞環境,也可以讓未來的環境與生活品質更美好。相對於沒有先進科技設備與科學理論,而無法對環境變遷採取及時監測與因應措施的古文明來說,現代人應該善用科技與發展科學。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