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构造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活动构造研究

第 30卷 第 1期 地 震 地 质 Vol.30,No.1 2008年3月 SEISMOLOGYANDGEOLOGY Mar.,2008 活 动 构 造 研 究 ———历史、进展与建议 1) 2) 邓起东  闻学泽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2)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 摘 要  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活动构造研究的历史与进展。在简要介绍国际以及中国早期活动构造 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活动构造及其定量研究的历史与发展,阐述了中 国在活动构造基础调查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区域活动构造及其运动学、动力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主要 工作与认识;进一步介绍了在活动构造定量参数测定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基于这些定量参数进行 的活动断裂潜在地震危险性与危害性评价工作与进展。最后,结合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的 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宜重点加强工作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活动构造 研究历史与进展 定量研究 问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67(2008)01-0001-30 0 引言 1979年,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随全国地震学会的成立而诞生,至今已历 6 届、近30年。现在,第6届专业委员会已经完成了其使命,新的第 7届委员会已开始工作。我 们在此谨向多年辛勤工作的第6届专业委员会的老委员们表示衷心感谢,并预祝新一届专业委 员会和委员们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由于活动构造在地震预测与灾害预防、工程稳定性与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及现代地球动力学 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活动构造研究一直是地震地质学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地震地质专业委员 会的工作重点。应新一届专业委员会的要求,本文在对国内外活动构造研究的历史和进展作一 概要叙述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中国的研究工作,并对中国今后的活动构造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遗漏与不当之处请指正。 1 活动构造研究历史 11 国际活动构造研究概要 活动构造研究首先是与地震灾害研究紧密相关的。虽然早在 19世纪下半叶,就有人注意 Lyell、Gilbert、McKay、Suess、穆什凯托夫和小藤文次郎等即认为地震是断 到地震与断裂的关系, 〔收稿日期〕 2008-03-13收稿,2008-03-16改回。 〔基金项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投资“城市活断层试验探测”项目资助。 2 地 震 地 质 30卷 裂运动的结果,但从科学意义上提出 “活动断裂”名词和定义、直接开展地震与活动断裂关系研 究则始于20世纪初。Lawson(1908)在对圣安德列斯断裂和 1906年旧金山 83级地震的地震 断层进行研究后,首次提出了 “活动断裂”这一术语。Reid(1910)根据对同一地震和断裂的研 究,提出了著名的地震 “弹性回跳”假说。随后,Wood(1916)和Willis(1923)相继提出了活动断 裂的定义,他们认为活动断裂是过去 1万年或晚第四纪发生过位移的断裂。1927年,多田久男 也使用活断裂一词及同样的定义。1932年, 村太郎即绘制了日本列岛新时期断裂分布图。 从20世纪40年代起,原苏联的Губин(1964)提出用地震构造法来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并作 为地震区划和中-长期地震预测的重要方法。20世纪50年代, 首先使用 “地震地 Солоненко 质”这一术语(Солоненко,1962)。1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