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常州岁末年初的传统习俗 旧时传统的节日,对老常州人来说具有特别意义。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在 这传统的春节里 ,亲友团聚交往 ,互表良愿 ,享受天伦之乐。传统民俗民风也代 代相传,绵延永续。 我们从 “年三夜四”说起。 蒸发蒸发做馒头 过了腊月初八,吃过 “腊八粥”,俗话讲到了“年三夜四”了,已经开始有 过年的气氛了。常州城乡人们都要忙着备年货 ,家家户户磨米粉 ,以糯米和粳米 配合成三七开或四六开 ,择日做团子。常州人有个规矩 ,一般先做大团子 ,就是 无馅心的 ,有的地方也称年糕 ,做成八寸长、三寸宽、二寸厚的实心团子。还有 做成安宅神的土龙团子、送灶神的玛瑙团子、糖元宝、扁担、米圈、公鸡、人口 团子等等。蒸熟晾干后 ,在大缸放入腊月里的清水 ,团子放在水里不干裂,可存 放至来年的清明不变质,可以煎大团子吃。何谓 “人口团子”?依家庭人口多少 为标准 ,一般每人两三块 ,全家五人则做十块以上。有俗语 “人口团子保平安”。 常州人做团子馒头时 ,十分重视风俗口彩 ,其实这也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年 俗文化。年糕意味着年年高、步步高 ;团子意味着合家团圆,团团圆圆,馒头也 意味着真发真发(蒸了发起来),圆满圆满。 一般大人家做团子馒头要忙上三天三夜 ,一般人家也要忙上两天。小孩在场 , 要把好小孩的嘴,以便不讲不吉利的话,蒸出的团子馒头不僵,不夹生,不硬 , 能保证 “笼笼发,只只发,个个满,家家欢”。 做好的团子馒头 ,放在明堂里冷却或用扇子扇干冷却。接下来就是 “点红”, 小时候我最喜欢干的就是 “烧火”和 “点红”了 ,在海碗里放上洋红粉加水化开 , 然后用筷子蘸上 “洋红”,分别在团子馒头上点一点。当然,不同的团子馅是靠 形状来区别的。比如细沙馅做成寿桃形状 ,芝麻馅做成半圆形 ,菜肉馅做成圆形 , 而枣泥或油酥馅做成元宝形等等,每年腊月里做团子馒头是家家户户的年终大 戏。 接着到了腊月中下旬 ,人们都要置办年货。街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 ,摊点连 摊点,闹市接闹市,夜以继日。 灶王老爷保平安 腊月廿四是送灶日,灶家菩萨,又称灶神、灶君。俗称 “东厨司令”,为古 时五祀之一。据说灶家菩萨是很神的,因为每月每天都知道每户的开灶情景 ,吃 什么用什么,了如指掌,将人间的喜怒功过、善恶美丑都会在这天上报天帝 ,年 终述职,向上天报告。是日夜晚,则必须备酒果及送灶团子(玛瑙团子),每枚 半黄半白,每四枚为一组,共三组祭供灶君。同时还要备饴糖,加上饴糖供奉 , 以胶其口。还要用稻草寸断拌黄豆,称为 “神马料豆”。再用竹灯盏糊红纸,谓 “善富”,实为 “燃釜”之谐音。供奉化纸要焚纸叠的马一匹 ,最好用红纸折就 , 送其上天,小纸轿一顶,也称灶家轿,供灶君乘坐。供祭时以家属男性为主 ,祭 毕才能入厨开灶,将祭品中的 “家祭菜”,即百页、豆腐、油生腐和蔬菜煮成咸 糊粥,以及送灶团子等供家人食用,以保平安。送完灶,还要 “接灶”,民间一 般将接灶放在大小年夜 ,灶王爷真是来去匆匆。待供灶王爷时 ,主人希望能 “上 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实”,并用小红纸写成竖条幅贴在灶头上,也有在灶头上就 贴一张灶家菩萨的画像,也算尊重了。 年三夜四叫火烛 腊月廿四灶家菩萨上天以后 ,大家都忙于年事 ,不是蒸团子馒头 ,就是焚化 纸钱 ,时时处处与火烛为伍 ,但又往往忽略了用火安全 ,频频发生火灾。于是就 有 “司更者”(叫火烛人)夜夜沿街沿巷敲着梆子,提着嗓子喊:“火烛小心 ,夜 夜当心,水缸挑挑满,灶膛出出清,柴仓扒干净;前门撑撑好,后门关关紧 ,听 见咯碌声,勿要当猫声;防火又防贼,家家要当心 !”通过笃笃笃的敲梆声来提 醒大家防火又防贼,同时敲梆声也威慑了一些小蟊贼。“司更者”一般是商会或 民间团体另时请的,人们也会送些糕团点心、零钱之类的给更夫,以示酬劳。这 种敲梆 “叫火烛”的,在城中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末。 可喜的是,现在这种敲梆声已被电喇叭取代,在一些居民小区继续播放 ,不 仅是叫火烛,主要是防盗了。 干干净净掸檐尘 每年的腊月廿三至廿五家家动手,民间称 “掸檐尘”。那为什么要选择在腊 月廿五前掸檐尘呢?原来民间习俗称十二月廿五天帝派诸神下凡,察看人间善 恶,俗话老天有眼,人家必须要屋宇整洁,门窗干净。因此家家户户掸檐尘、大 扫除。其实春节到了 ,家家户户要搞一次大扫除 ,除旧迎新 ,清扫尘埃 ,洗抹家 具,以整洁干净迎接新年。民俗有 “廿三掸尘,越掸越发”之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