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雄立小港高级中学9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段-高雄立小港高中
高雄市立小港高級中學92學年度上學期第一次段考基礎地科(09)
單選題:每題2分,共40分
從現在的種種去推論過去發生的事情,使用的是什麼學說? (A)板塊構造學說 (B)均變說 (C)均夷說 (D)演化論。
何以海洋地殼年紀大都不老於二億年? (A)因不斷的有玄武岩流覆蓋在舊地殼上 (B)老的海洋地殼因海底擴張變成陸地地殼 (C)老的海洋地殼都進入地函消失了 (D)海洋地殼沉積作用旺盛。
如果看見地形如右圖分佈,那麼海洋板塊應該在哪個方向? (A)火山島弧和海溝中間是,其他區域都不是 (B)海溝以北的區域 (C)火山島弧的北方 (D)海溝的南方。
岩漿是地底深處熔融的物質,所以 (A)只要溫度夠高就會形成 (B)只包含礦物 (C)主要氣體為二氧化硫 (D)發生地點在地下約一百公里處。
台灣由兩個板塊共同形成,兩板塊的交界處是在 (A)大屯火山區 (B)花東縱谷區 (C)海岸山脈 (D)台北到新竹附近。
刺刺頭同學想賺錢,上山去挖礦。找了很久挖到一塊金黃色的礦石,有一部分藏在岩石中,但是確定至少有兩組解理。拿地質鎚敲一小塊下來磨碎,粉末偏黑。請問一下他找到的是? (A)黃鐵礦 (B)黃金 (C)赤鐵礦 (D)硫。
下列哪一塊石頭,有大顆的結晶,沒有氣孔,是在地底下慢慢形成的? (A)流紋岩 (B)輝長岩 (C)玄武岩 (D)黑曜岩。
台灣的火成岩: (A)大屯山--安山岩 (B)綠島、蘭嶼--玄武岩 (C)澎湖—花崗岩 (D)高雄—安山岩。
大陸漂移學說中提出五大洲以前是一整塊大陸,稱為 (A)古大陸 (B)勞倫亞大陸 (C)中土大陸 (D)盤古大陸。
承上。提出的證據不包含 (A)舌羊齒化石 (B)沙漠分佈 (C)地磁倒轉紀錄 (D)冰川刻痕。
根據報導,山東沂蒙山區發現一處恐龍足印化石群在古代是一個非常大的湖泊。(A)礦物種類 (B)太陽照射的時間 (C)地底下的地溫梯度 (D)壓力 (E)礦物的熔點。
四個礦物互相刻劃:i.甲和乙刻完,甲身上有磚紅色粉末沒有刻痕。ii.乙和丙互刻丙有黑色粉末而且有刻痕。iii.丁和甲互刻,丁身上有白色粉末沒有刻痕。
所以關於條痕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的條痕是磚紅色 (B)乙的條痕是磚紅色 (C)丙的條痕是黑色 (D)乙的條痕是黑色 (E)丁的條痕是白色。
上圖中關於岩漿的敘述何者正確? (A)A的區域新生地殼,冷卻較F快,產生玄武岩 (B)CD的區域地殼新生,產生的岩石和A相同 (C)E會在地底下慢慢形成岩石,產生的是花崗岩 (D)F是兩板塊熔融後向上冒出的島弧,產升的是安山岩 (E)岩漿活動形成的岩石是火成岩,在它再次熔化前會一直保持火成岩的姿態。
左下方的圖是地震波穿透到地底下的狀況,縱座標是波速,橫座標是深度。請選出對的選項 (A)地球的分層中,只有低速帶是速度隨深度減緩 (B)B區是液態地核和固態內核的分界線 (C)A的物質具有可塑性 (D)S波無法向核心繼續穿透進去主要是因為它不能穿透液體 (E)用P波和S波來測量是因為波在不同介質波長不同,所以用兩種不同的波來比對。
在右上方的圖中,黑點代表的是地震發生的位置。從這些分部可以推論:(A)台灣由擠壓的板塊形成 (B)圖的右方向較深處延伸的部分顯示出有隱沒的地形 (C)板塊的擠壓是南北方向 (D)中央山脈以西到台灣海峽的火成岩分佈都是歐亞板塊的部分,是為花崗岩 (E)台灣區的地震淺源、中源、深源都有,但是以淺源地震較多。
岩石中含有許多礦物,其中: (A)角閃石、輝石含量多的岩石顏色會偏灰白色 (B)石英在岩石中幾乎看不到晶形 (C)石英有貝殼狀斷口,是火成岩中數量最多的礦物 (D)黑雲母是決定變質岩中葉理構造有無的重要角色,這是因為它有片狀解理 (E)浮石中幾乎看不見礦物結晶,這是因為結晶時長石類先結晶佔走空間,其他礦物無法結晶所造成的。
非選題:答案請一律寫在答案卷上
台灣最多的火山岩是(1),但全世界最多的火山岩是(2)。
岩石圈包含(3)和(4)兩個部分。
板塊構造學說的證據中,(5)、(6)、(7)是提出來證明大陸漂移的。
台灣的地形是由(8)板塊和(9)板塊互相碰撞的。碰撞後形成隱沒帶,花蓮和宜蘭一帶常發生地震,主要是台灣(10)填方向的隱沒帶造成。
問答:
請說明板塊邊界的類型、岩漿活動、伴隨的地震和斷層—(十分)
解答
B
C
D
D
B
A
B
A
D
C
B
D
D
A
B
D
C
B
B
D
CD
BC
AD
CD
ABE
BD
填充
安山岩
玄武岩
部分上部地函
地殼
古生物的證據
古氣候的證據
軟流圈的發現
歐亞
菲律賓海
東北方
問答
張裂型—產生玄武岩,板塊在此新生
--淺源地震
--正斷層
聚合型—產生安山岩,板塊在此銷毀
--淺源、中源、深源地震都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