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没,不,莫,休的语法化考察修改
宁夏大学硕士生考试考查卷面纸
2011~~
主考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没、不、莫、休”的语法化考察
摘要:“没、不、莫、休”是重要的否定副词,也是具有典型语法化过程的词。本文通过对“没、不、莫、休”意义和功能变化的历时和共时考察,剖析“没、不、莫、休”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语法化现象进行探究。
关键词:“没”;“不”;“莫”;“休”;词义;功能;语法化
引言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 )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的语言 学称之为“实词虚化。[1]虚化有程度 的差别实词变为虚词是虚化,虚词变为更虚的成分如词缀和屈折形态也是虚化。
虚化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发生的。能够引起词汇单位丧失其原有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并使其语法性质和语法功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因素我们称之为虚化机制。[2]
简而言之,语法化就是指语法成分和语法范畴产生、形成的现象或过程,具体来说是意义实在的词语或结构变成没有实在意义,仅仅表示语法功能的语法成分,或者是一个不太虚的语法成分变成更虚的语法成分。
本文对“没、不、莫、休”进行历时演变和共时分析,采用数据统计和语料分析的方法展现这四个否定副词的语法化。
“没”的语法化
(一)“没”的词义变化
1.“没”的本义
“没”本为动词,表示“淹没、沉没”的意思。《说文·水部》云:“没,沈也。”莫勃切→虚化),发展下去,便虚化为表示这种语法关系或语法功能的虚词。[3]
在“主—谓—宾”格式的句子中,“没”是句子中唯一的动词,如例(1)—(6)。到了后期“没”己经不再是句子中唯一的动词,和其他动词共同构成谓语,如例(7)、(8),“没”在句子中的重要性明显减弱。又因为它具有否定意义,往往在句中充当次要动词,依附在中心动词的前面或后面。“没”在句中的这种语法位置被固定下来后,它的词义就逐渐抽象化,功能也逐渐虚化,成为了谓语动词的修饰补充成分,如例(10)中的“没”是作为副词来使用的。
2.词义变化
句法位置与结构关系的改变会引起词义的变化,导致实词的语法化;同样,词义的演变、虚化,也会引起词的功能的改变,使之用于新的语法位置、结构关系上。词义变化也是影响词汇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没”的本义“淹没、沉没”含有否定的义素是其逐渐虚化为否定副词的重要原因。“没”由“沉没”义引申而有“消失”、“失去”义,唐宋时“没”所表示的“消失”、“失去”义由具体趋于抽象:
若合理会底不理会,只管去理会[没]紧要底,将间都[没]理会了。(《朱子语类》)
山僧不会佛法,为人总[没]来由。(《五灯会元》)
在其词义变化过程中,“没”的动作性逐渐减弱,成为其虚化为副词的重要原因。
现代汉语“没”的特殊功能
现代汉语“差点儿、“几乎、“险些”等修饰动词时,其后的“没”有时有否定含义,有时候没有否定的含义。后一种就是汉语中最为典型的羡余否定现象。如:
(13)差点儿没摔倒=差点儿摔倒
(14)差点儿没见≠差点儿就见着了
在这种句子中,“没”具有双向修饰功能,并远远大于它的否定功能。“没”的这两个功能在句子中的不平衡,导致了这种句子肯定和否定意义的不同。
二、“不”的语法化
(一)古代汉语“不”的用法
《说文》:“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虚词“不”是假借字。可用作副词。从先秦一直沿用至今。
1.表示没有达到某种标准、某个地步,可译为:“不到,未”。
(1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个意义一直沿用到近代汉语。如:
(16街衢窄狭屈曲,行[不]百步,即上元驿,朱温火劫李克用处,止存其基。(《湛渊静语·元·白》)
(17有往返三百里[不]及夕者,上赏得而聚之,名曰疾足之士。(《诸子百家·兵家——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2.表示“没有,无”。
(18)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诗经.》)
(19)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曰:「不谷 [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谷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春秋·左传》)
以上两种用法,“不”用在了名词前面。副词加名词的特殊用法中,可能存在着词类活用的现象。这种用法同样延续到了近代汉语中。
3.“不”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为否定副词,通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
用于动词谓语前作状语。如:
(20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今文尚书》)
(21镐京辟痈,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诗经》)
(22祸福之所自来,众人以为命,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南昌一中,南昌十中,南铁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doc
- 江西省南昌市2016年中考政治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
-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 江西省南昌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一年级文理分科考试语文试卷.doc
-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第13次周练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西省樟树市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31部.doc
-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 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