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冯世纶《〈伤寒杂病论〉再溯源》读后感35.docVIP

[伤寒杂病论]冯世纶《〈伤寒杂病论〉再溯源》读后感35.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杂病论]冯世纶《〈伤寒杂病论〉再溯源》读后感35

[伤寒杂病论]冯世纶《〈伤寒杂病论〉再溯源》读后感35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了多篇关于“伤寒杂病论”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从中能找到对您有所帮助的内容。 相关资料一 : 冯世纶《〈伤寒杂病论〉再溯源》读后感35 冯世纶《溯源》读后感 弄斧到班门 (一) 近日好读医书。刘力红景仰刘渡舟,而刘渡舟、谢海洲又赞叹胡希恕,我是外行,外行看热闹,于是买来《胡希恕》(又名《经方传灯》)、《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方证》《中国汤业经方》来读 (《经方传真》买不到了),胡氏水平很高,被称为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伤寒论》研究者和经方家。这几本书大抵为胡氏亲炙弟子冯世纶、张长恩等编著乃师所传,严守师门家法所出的几本书。胡希恕弟子千百人,冯张二氏可谓其中佼佼者,谢海洲许为“独得真传”。 胡希恕弟子冯世纶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继承自《汤液经法》,是属于神农本草一派,也就是古经方派,而不是继承自《黄帝内经》。 《中国汤液经方》第一部分考究经方的历史源流,录用了冯世纶在1992年国医论坛发表的《〈伤寒杂病论〉溯源》一文,力辟“张仲景是根据《内经》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一说。冯氏根据宋本《伤寒论》序中“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又根据马继兴《敦煌古医籍考释》中《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文的记述,认为张仲景根据《汤液经法》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冯氏又比较了《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内容认为张仲景“博采众方”,“还博采了《帛书》一类医书及其他经方家的内容,鉴此《伤寒杂病论》应隶属《汉书》所载经方家派系”。 冯氏此论,一本其师胡希恕之说。胡氏德高艺深,而立言审慎,虽玩索有得,见解日深,但不轻易发表,深恐一偏之言遗患后世。 胡氏这一派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读者亦不免同时质疑。 盖仲景《伤寒杂病论》有自序云“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自宋金时代成无己以《内经》注《伤寒》,后世多宗其说,”其原因也系《伤寒杂病论序》撰用《素问》等句”。如果这个证据驳不倒,那么冯氏所论就不能令人信服。 冯世纶亦深知这一关键,于是又于2003年12月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一篇雄文 《〈伤寒杂病论〉再溯源》,再为自己的论断提出新证。 这个论断就是仲景这篇自序有问题,其中有些段落和句子是后人所加。冯氏引用伤寒研究家钱超尘的论点,对仲景自序提出质疑,认为“撰用以下23字为后人所加”,即“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与“若能寻余所集,则思过半矣”至“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一节,悉出叔和撰次。 而钱超尘是如何得出序文有掺假的嫌疑呢?根据文法和文韵!也就是说钱氏读来觉得某句不像仲景所言,而另外几句又正是仲景所言。前段是汉末之貂裘,后节为晋续之狗尾。我看了直摇头!汉末魏晋文章,如果说要请学者来考证品评真伪,首推大师章太炎,但是太炎已故世七十年;太炎弟子周氏兄弟也是好手,但鲁迅自其父为庸医所误,而对中医深恶痛绝视为骗子,他是宁可去 抄几年古碑,也绝不会为中医的古圣贤书来作考证的。 我们读仲景自序,并不觉得是别人增减了哪些句子,而钱氏又非考证名家,仅仅从文法上来断某句是仲景说,某句是叔和撰,的确难以令人置信。且晋去汉末未远,语言变迁也不大,如果说整篇序为真为伪,则尚可与汉末魏晋文章相较,品评其风度,或者可以猜度汉晋;今一篇之中,文从字顺,要单挑出某句,欲视真辨伪,实为难矣! 钱氏此论只可认为是一家之言,聊备一说,未为定论。冯氏以此可商之论作论据,则论断不足以服人。 二) 外行看热闹,看双方争得难分难解,以为所为何来?实际上事不关己,所以叫看热闹。但当事的双方却拼死拼活,实际上是牵扯到指导思想问题。一如我们当年争论姓“社”还是姓“资”,现在看来可笑,但在当时确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如果你自己钻研进去,必然要参看历代医家学者的注解。他们是从什么理论根据出发来解释《伤寒杂病论》,这就是根本路线之争。 历代诸家解《伤寒》,自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始,都是用《内经》的路子来解《伤寒》,其中不通处很多,不免牵强附会,曲意穿凿。 而胡希恕一派认为《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根本就是两条路子,属于不同的流派,《伤寒杂病论》根本就不是从《黄帝内经》而来,它秉承的是《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等经方家一派的路数,和《黄帝内经》医经派完全不同,所以用《内经》解伤寒根本就是指导思想错误,所

文档评论(0)

347991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