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校补.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华简校补

清華簡(七)校補(一) 蕭旭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七輯共收錄竹簡四篇,分別是《子犯子餘》、《晉文公入於晉》、《趙簡子》、《越公其事》,這裏是前三篇的校補。 一、《子犯子餘》校補 (1)吾(主)之弍(二)晶(三)臣,不閈(干)良詿(規),不(敝)又(有)善,必出又(有)囗 整理者曰:閈,讀為干,犯也。詿,疑讀為規,法也,即法度。,讀為敝,棄也。或讀為蔽,掩也。缺一字,疑可補為“惡”。出,除去。或讀為絀,退也。“必出有惡”與上文“不有善”正反相對,意為不棄善,必去惡。(P95) 按:石小力曰:“閈當讀為扞,與‘蔽’同義,皆當訓為屏藩,即保護之意。”某氏曰:“扞、蔽似不是保護這樣的積極意義,而是扞禦或扞蔽、阻蔽等掩阻賢良的行為某氏曰:“‘閈’恐即‘嫺’字。”某氏曰:“‘閈從石小力讀扞,可改訓為抵制抵觸,不扞良規即不抵制有益的規諫。某氏曰:“閈讀闌,訓遮。蔽訓掩,二字同義。它們都與‘出’意思相反。”趙嘉仁曰:“詿讀為規是,但訓為‘法度’則非。‘規’在這裡是‘規諫’的意思。‘閈’應讀為扞或迀,乃阻止、遮蔽的意思。‘’或讀為蔽是,但所引典籍不貼切。不蔽有善意為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張崇禮曰:“閈,我曾釋為掩門之掩,見《釋金文中的“閈”字》。‘掩’與‘蔽’對言。掩,隱也、蔽也。”“吾主之”下疑奪“於”字,“不閈良詿,不有善”云云是吾主(重耳)對於二三臣的態度,言其能納諫從善。趙嘉仁及某氏說謂“詿”訓規諫,“閈”是抵制義,皆得之。但閈當讀為?,俗作扞、捍、攼。《說文》:“?,止也。《周書》曰:‘?我於艱。’”《繫傳》:“今《尚書》借‘扞’字。”今《書》見《文侯之命篇》。 (2)囗囗於難,(諤)(留)於志”疑為字省,即鶚字,讀為諤。,讀為留P95) 按:某氏曰:“所謂的諤字當釋雚讀為勸’當讀為懋《説文》:勸,勉也。懋,勉也。二字為同義複詞,簡文謂勤勉於志向。又或,勸,猶力也。簡文謂勉力於志向,亦可通。王寧曰:“‘’釋‘??’是,但疑當讀為‘咢’或‘愕’,訓驚,引申為‘錯愕’,《後漢書·寒朗傳》:‘而二人錯愕不能對。’李注:‘錯愕,猶倉卒也。’即倉促、倉猝,就是因為驚恐而忙亂的意思。‘’當即‘??’字,此應讀為籀,《說文》:‘籀,讀書也。’又曰:‘讀,籀書也。’(此據段本)。就是讀書,這裡是讀的意思。‘志’即上博簡(八)《志書乃言》的‘志書’。”“於,“志”當指意向、心意,不指志書。讀為留,是也,但當訓留止。,讀為遻。《說文》:“遻,相遇驚也。”字亦作遌、?、愕,指驚心,引申為戒懼、恭敬;字亦作顎、?,則恭敬見於面也。《廣韻》:“顎,嚴敬曰顎。”《集韻》:“顎,恭嚴也,或作?。”此言重耳遭受困難,故驚愕戒慎於心也。 (3)幸得又(有)利不忻蜀(獨),欲皆僉之。事又(有)訛()焉,不忻以人,必身廛(擅)之忻P95) 按:某氏曰:“?忻當讀為斤,訓為察。某氏曰:“忻讀為祈馮勝君曰:“忻當讀為憖。忻,曉紐文部;憖,疑紐文部。二字疊韻,聲紐亦非常相近。不少從斤得聲的字即屬疑紐,如‘?’、‘圻’、‘齗’等。憖從猌聲,《說文》:‘猌,讀又若銀。’《淮南子·兵略》:‘進退詘伸,不見朕?。’‘朕?’同書《覽冥》篇作‘朕垠’。據《玉篇》、《集韻》等字書,‘?’即‘垠’字異體。而《說文》:‘圻,垠或從斤。’從‘?’、‘垠’、‘圻’互為異體這一點來看,不僅‘忻’讀為‘憖’毫無問題,甚至很可能‘忻’就曾經作過‘憖’的異體字。不忻(憖),即不肯、不願的意思。”馮說是也,《說文》:“猌,犬張齗怒也。”此是聲訓。《說文》:“听,笑皃。”《《集韻》《類篇》引《《集韻》引《,又音牛隱反。”《文選·廣絶交論》:“主人听然而笑曰。”《韓詩外傳》卷9:“戴晉生欣然而笑,仰而永嘆曰。”《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欣然而笑曰。”《類聚》卷19引《竹林七賢論》:“籍因對之長嘯,有間,彼乃齗然笑曰:‘可更作。’”《後漢書·張衡傳》《思玄賦》:“戴勝憖其既歡兮,又誚余之行遲。”李賢注引張揖《字詁》:“憖,笑貌也。”《文選·思玄賦》舊注:“憖,笑貌。”“听”、“齗”、“欣”、“??”、“憖”諸字當亦是異體字。然考《說文》:“憖,一曰說也,一曰甘也。”“說”即“悅”,亦喜也,與願肯、甘願義相因。整理者說亦不誤。 (4)吾主弱寺(時)而(強)志,不囗囗囗顧監於訛(禍),而走去之 整理者曰:寺,讀為時。《國語·越語下》:“時將有反。”韋昭注:“時,天時。”(P96) 按:另詳。 (5)凡民秉厇(度)諯(端)正譖(僭)(忒),才(在)上之人 整理者曰:厇,即“宅”字,讀為度,法制也。諯,讀為端,直也。譖,讀為僭,差也。,讀為忒,差忒也。僭忒,也作“僭差”,意為僭越禮法制度,即失度。《書·洪範》:“民用僭忒。”孔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P96) 按:厇,圖版作“?”字。《廣雅》:“僭、忒,差也。”“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