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男非女”%3a间性文化与感性复归.pdf
2017年5月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y,2017
and V01.44No.3
ofHubei SocialScience)
第44卷第3期 Journal University。(Philosophy
“非男非女:问性文化与感性复归
谢龙新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历史意识是认识当代审美文化的一把钥匙。“非男非女”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其文化内涵和
价值向度应当在其历史流变的文化语境中寻找。运用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理论分析,“非男非女”的符号三角所反映
的深层结构是文化与自然的对立。“非男非女”既是愿望,又是行动,因此,它本身构成了叙事:用行动诉说了一个
关于人类自身的性别故事。根据格雷马斯对叙事种类的划分,男女对立对应于“接受现有秩序的叙事”,“非男非
女”则对应于“拒绝现有秩序的叙事”。“非男非女”是对既定“契约”的撕毁,是对不完美现实的拯救,其意义在于
对两性对立的文化/理性暴政加以调解,并表达了回归自然/感性世界的渴望。“非男非女”是当代间性文化的代表,
理性与感性的冲突将在间性文化中得以调解。
[关键词]非男非女;间性文化;符号学矩阵;叙事;言语行为;符码化
[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7)03—0072—06
当代审美文化尽管翻空出奇,表现各异,但却有基本一致的价值指向。针对以一致、崇高、主体性、历
史深度、宏大叙事等为标志的现代主义文化,当代审美文化以游戏、拼贴、戏仿等为表现形式,体现出无
主体、去深度、零散化的价值指向。学界将这种文化统一命名为“后现代主义”,并对其表现形态、价值内
涵作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历史意识”为方法论和切人点,进而思考“无历史深
度”的当代审美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对当代审美文化的认识存在一种方法论上的悖谬。当代审美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被界定为历史意识
或历史深度的消失,从而呈现为一种平面化的文化,而对这一特征的认定恰恰是在历史的纵向比较中得
出的。由此带来的悖论是,认识当代文化需要一种历史深度或历史意识,而当代文化却恰恰缺乏历史深
度和历史意识。“历史”的深度棱镜却折射出“无历史”的文化镜像,这在学理上是不可思议的。
这一悖论突出地体现在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想家詹姆逊的论述中。詹姆逊不仅倡导,而且在研究中深
深地嵌人了历史意识,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的界定就是这种历史意识的体现。而且,正是历史意识的介人,
才使他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做出了出色的分析。他一方面断言后现代主义文化是“无深度”和“平面
化”的,另一方面,他对当代文化现象的分析却又是极具历史“深度”的。例如,他可以从“无深度”的后现
代主义文化看出其蕴藏的政治寓意,他可以从一个后现代主义建筑看出“人”的当代处境。
然而,詹姆逊的悖论却为我们认识当代审美文化带来深刻的启示,即必须用一种历史的眼光去审视
当代文化规范,并由此去“分析及了解其价值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J】432。诚如詹姆逊所言,“任何个
别的、孤立的文化分析都无法逃离历史,都必定能够在历史分期的论述里得到诠释——无论那历史的论
述如何受到压抑、如何被人漠视”[1]426。詹姆逊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如果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观照当代
审美文化,它真的无历史意义吗?
历史意识是认识当代审美文化的一把钥匙。本文将以此为基点,尝试去分析当代“非男非女”这一文化
现象的历史意义及文化内涵,并以此为个案去理解整个当代审美文化“价值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非男非女”并非指生理意义上的“双性人”,而是指在表象上表现为混淆男女两性性别差异的文化
现象。男装女性化与女装男性化、影视剧中的“娘娘腔”与“野蛮女”、现实生活中的“伪娘”现象等等都可
[收稿日期]2016—04—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1CZW003;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08420741
[作者简介]谢龙新(1978一),男,湖北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