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

引言 情景论强调后天的环境,特别是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决定作用。(行为主义) 特质论认为具有跨情景普遍性和跨时间稳定性的特质。 情景论与特质论产生了激烈的论战,最终谁也没有战胜对方,通过相互的综合,形成了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主张人的行为是个人特质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第五章 交互作用论 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霍尼 弗洛姆) 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莫里) 环境的作用 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 第一节 人格与文化的 交互作用论 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思考与讨论 思考:什么是文化 讨论:人格与文化的关系 比如: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人格差异 什么是文化 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易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概念、资料,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和分析。 分支学科:文化心理学(1930,潘乃德) 潘乃德提出,各种文化在其缓慢发展中都会对其成员强加一种独特的「心理趋向」作用,使他们在解释现实时都要沿著该文化所确定的方向来做,对於环境诸因素则不予理会。 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代表人物有马林诺夫斯基、包亚士,以及本尼迪克特和米德等。 主张人格是由文化塑造的。 马林诺夫斯基(反对弗洛伊德的理论) 包亚士(心理因素会受到文化的塑造) 本尼迪克特 米德 米德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1863年 2月27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策。1887~1888年为哈佛大学研究生,后去欧洲学习心理学和哲学。1891年任密歇根大学副教授,1894年执教于芝加哥大学。主要著作有:《萨摩亚人的成年》、《心理的定义》(1903)、《精神、自我与社会》(1934)。 米德自称是社会行为主义者,认为象征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象征符号进行交往,达到共同理解。 “自我”源于社会相互作用,象征符号在其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儿童并不具有天生的自我意识,而是在对语言等符号的学习中理解和掌握他人扮演的角色(见社会角色),并获得社会反馈,从而学会把自己作为客体的思维,产生自我意识。 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林顿和卡丁纳 林顿(Linton, R.)和卡丁纳(Kardiner, A.)是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他们在批判和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包亚士的人格的文化决定论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理论”,成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杰出代表。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卡丁纳 生卒:1891-1981,美国 地位:精神分析学家和人类学家 理论: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理论 简历:1921年维也纳接受精神分析训练;1922-1924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任职;1937受聘于哥伦比亚人类学系,作了大量的跨文化研究;1955年起负责该校精神分析诊疗所工作。 文化与制度 文化——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化规范,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技术,以及人们对待出生、成长、发展、衰老、死亡的习惯化的态度等等。当这些规范、技术、态度具有持续性和传播性时,就是文化。 制度——一个社会的成员所共有的思想或行为相对固定的模式,人们彼此相互作用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 制度 初级制度:塑造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的结构基础,包括家庭组织、群体结构、基本规范、哺乳方式、对小孩的态度、大小便训练、性的禁忌、谋生技能。 次级制度:基本人格结构的投射物,包括民间信仰、宗教信仰、仪式、禁忌系统、思维方式。 连接:基本人格结构 优胜劣汰 基本人格结构与早期经验 基本人格结构: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有效的适应工具。 生活在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共同具有的有效的适应工作,同一文化中的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早期经验:用儿童教养方式取代了性本能(继承弗洛伊德),基本文化制度导致儿童具有大致相同的早期经验。 人格投射与文化的次级制度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具有基本人格结构的人能够创造和影响次级制度或适应性文化。 卡丁纳认为,基本人格结构通过投射作用产生神话、宗教等次级制度。 投射作用指主体无意识地将自己的过失或不能满足的欲望归咎于外部事物,以便减轻内心焦虑的过程。 人格的不同,在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