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大学校史.pptVIP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立中央大学校史

1990年6月,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電機系教授劉兆漢博士出任校長,領導中央大學十二年半,造就成長飛越的時代。 增設六大校級研究中心,提倡跨領域與特色化的研究發展方針。 調整組織結構,施行校務基金,建置產學合作新模式。 2001年,中央大學晉身研究型大學。 劉兆漢 校長 1998年,設立資訊電機學院與地球科學學院。 資訊電機學院 地球科學學院 1993年,中央大學與法國SPOT公司簽訂衛星接收合約。 李國鼎校友與國鼎圖書資料館(中技社捐贈) 2003. 03.01台灣聯合大學(UST)四校簽約 2003年,中央大學與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陽明大學共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UST),強化資源共享與學術交流,發展頂尖研究。 2003年1月,美國馬里蘭大學副校長劉全生教授接掌校務,積極推動國際化,與世界各國名校簽訂交流互惠協約。 劉全生 校長 中大九十周年點燈儀式(2004.12.20) 台灣高等教育團訪韓 與桃縣政府合作 台達電子捐贈2億成立光電系 1997年成立全國首創客家研究中心籌備處;2003.6.12客家學院揭牌 李羅權校長 2006年2月,中央研究院李羅權院士接掌校務,積極推動前瞻校務發展計畫,帶領中央大學成為擁有頂尖研究中心的國際一流大學。 2007年,中大成立科學教育中心、生物科技與生醫工程中心、人文研究中心、數據分析方法研究中心等四大校級研究中心。 GPSARC-全球定位科學應用研究中心選址設在中央大學。 中大在教育部訪視五年五百億執行成效的大學裡,連續三年獲評為「優」。 參與研發與推展之福衛三號升空,開啟氣象科學研究新頁。 福衛三號發射成功 蔣偉寧校長 2009年 2月,蔣偉寧校長正式接掌校務,以其多年的行政經驗,秉持繼往開來的信念,提出教學、研究、行政並重的發展架構,期以學校之鼎的概念,持續擴展中大邁向國際一流大學的格局。 2009年,中大興建全台最大口徑之鹿林天文台兩米望遠鏡,配合美國夏威夷大學等所推動的巡天-泛星計畫(Pan- STARRS),樹立邁向國際一流大學的重要指標 。 興建客家學院大樓,建立中大客家研究基礎。 中大首座綠建築-國鼎光電大樓正式興工。 國鼎光電大樓示意圖 鹿林天文台模型照 中央大學從南京到重慶,從苗栗二平山到中壢雙連坡,在篳路藍縷間傳承誠樸學風,在通往百年教育的大道上,為邁向國際一流大學而努力。 謝謝觀賞 國立中央大學校史館 * * 璀璨— 國立中央大學校史紀要 1915-2010 認列自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中國新式教育的典範: 三江與兩江優級師範學堂 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第一次紀念合照 1906年更名為兩江師範學堂。 兩江師範學堂全圖 1915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校址 從師範到大學: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到 國立東南大學 1915年9月10日,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正式招生,校長江謙採取新式學制,以養成中等學校教師及教育行政人員為宗旨,特重誠樸學風。 江謙校長 1919年教務長陶行知提出女子入學構想,聯合北京大學一同參與,後來北京大學只接納幾名女子旁聽生,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則正式錄取8名女生,50餘名女旁聽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男女合校的高等學校。 郭秉文兼任東南大學校長 東南大學校徽 1920年12月7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改制,正式定名為國立東南大學。 中央之名,首都之譽: 定名國立中央大學 1927年東南大學與江蘇地區各高等學校,合併組建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關防 1928年5月4日,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改校名為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大禮堂 弦歌不絕: 烽火中西遷重慶 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引發當時中央大學學生愛國運動,並與政府官員發生衝突。 1932年7月2日,教育部組成中大整理委員會調查衝突事件,同年 8 月聘任羅家倫為國立中央大學校長。開啟中大黃金十年(1932-1941) 。 羅家倫校長 在戰亂中,為維持學校發展,羅家倫校長次第將學校向內地遷移,最後遷至重慶沙坪壩。 重慶沙坪壩校景 柏溪分校校景 在台復校: 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 1954年,校友喬一凡立委組織中央大學在台校友會,進行復校籌備。 建校促進委員會 1957年,中大校友會以國際地球物理年為契機,向教育部請准恢復國立中央大學設立地球物理研究所。 1962年復校,敦聘戴運軌教授為首任所長。 中大在台復校第一任校長 戴運軌校長 1962年苗栗二平山校地動工 苗栗研究大樓興工 中大地球物理所第一年在台大 商借台大物理館二樓, 作為辦公室與教室。 遷校中壢: 從中央大學理學院 到國立中央大學 中央大學建校動土典禮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