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篇特记 -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PDF

第二十二篇特记 -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二十二篇特记 -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

第二十二篇 特记 第一章  建区地情 志 区 园 业 工 ● 第一节 经济民生 篇 二 十 二 第   苏州工业园区草鞋山遗址文化堆积层出土的炭化稻谷和炭化纺织物表明, 记 特 早在6000年以前,园区唯亭境域就有人类从事水稻种植和纺织品生产。另有考 古发掘表明,约5000年以前,园区娄葑境域也已经有人类从事农耕活动。春秋 战国时期,娄葑境域出现过大片的冶炼工场,并聚集了干将、莫邪、欧冶等一 批当时中国最杰出的工匠。直到明清时期,葑门塘和娄江两岸仍遍布冶坊。数 千年来,园区境域的经济都以农业为主,辅以手工业。园区境域的农业主要是 水稻种植。稻农在稻种选择和种植技术方面十分讲究。 吴淞江和娄江是流经园区境域的两条水上运输大动脉。隋朝开通大运河 后,苏州成为东南重要商埠,娄葑境域则成为南北财货集散、转运和信息交流 的中心之一和进出口贸易的必经地之一。闽广外洋的果糖番货,由海道经吴淞 江,抵娄葑;经娄葑再由运河、长江,分流到华中、华北、华西。内地的北货 和江南的丝绸百货、手工制品,汇集娄葑,甚或远载去日本、朝鲜、交趾、南 洋。明朝起,吴淞江航运改走娄江,园区境域北部又成商货必经之地。清末民 初,沪宁铁路、苏嘉铁路均从园区境域经过,设有官渎里、外跨塘、唯亭等客 货车站。历来的水陆交通优势,赋予了园区境域经济发展的开放特性。 农业  园区境域历史上是以粮食为主、兼营烂田经济作物的农业区,是长 江下游三角区重要的水稻产区。 耕作制度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娄葑境域农村(主要在廿四都第 六图和第七图)曾奉颁 种植过一种叫“喇嘛 稻”又叫“西番籼” 志 区 园 业 工 的双季稻(清道光《苏 州府志》)。1949年, 园区境域稻、麦种植仍 以一年两熟为主。夏种 秋粮以粳稻为主,秋播 夏熟以三麦(小麦、大 经济作物生产(1994) 麦、元麦)为主,油菜 篇 二 十 二 第 次之,搭配一定量的蚕 豆、绿肥。少数低洼地   记 特 只种早稻,一年一熟。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