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理”共生,提升地理课堂有效性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涉及内容比较广。在共生视角下,地理教学摒弃以往的单一路线,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是地理知识更加综合,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共生领域;地理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33-02
地理教学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为地理教学增添了许多文学色彩。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引导与结合,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谚语的导入,能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更加地了解。本文中系统地将地理与文学巧妙结合,是地理课堂的实用性明显提升,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1.结合古诗,一箭双雕
古诗词以其短小而精悍的特征,是语文课堂上的必学内容。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涉及到地理知识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忽略,使得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十分地单一和枯燥,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往往会使他们逐渐的失去兴趣。在我的教学中,经常会将地理内容与语文古诗词进行巧妙的结合。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引用古诗词中的某个字、词、句子,使得学生对地理更加的了解。
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这部分知识是对地球自转的一个系统性的介绍,在讲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我在课堂上通过引用古诗来作为课堂的导入: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中就蕴含这地球自转的概念,下面大家谁来说一说应该是拿句诗?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中,这时我给出了答案:同学们白日依山尽,这句话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夕阳西下的景色。这句话也写出了地球自转的结果。在我的,解释下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流露出心领神会的表情。通过古诗词与地理知识的结合,学生们对这节地球自转的地理知识理解的很快,也很透彻,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
古诗词的结合,为地理课堂带来了文学色彩,赋予了地理教学一定的多样性。在结合古诗的过程中,要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尽快地了解和掌握,在思维中巩固地理知识。
2.融入?V语,言简意赅
谚语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自古以来,谚语给人们的印象就只有在语文学科中才会出现。很多的谚语比较新奇,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谚语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快更迅速。在教学中,我将谚语知识与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时,通过谚语的理解,对地理知识记忆的更加深刻。同时也使得地理知识变得言简意赅,便于学生们的记忆和掌握。
例如:在讲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时,为了让学生对气候变化了解的更加透彻,我在课堂上引用了一系列的谚语: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话音一出,学生们马上会露出疑问的神情,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在我的解释下,学生们开始理解,并且对气候的特征熟悉一些,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春季的时候,如果不刮大风,那么气候的影响下,夏季的雨水就会很少。对于每个谚语,我都会进行解释,在讲解每部分的知识时,我都会尽量给学生寻找更多的素材,这些有关气候和天气的谚语,都是根据各个气候、季节的特点,对天气进行另一种预断。在讲解时,有一部分的谚语知识会引起学生们的验证好奇心,这时,我会鼓励他们去验证,这样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是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融入谚语时要注重谚语的真实性。很多谚语只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总结而缺乏科学合理的解释。这类的谚语在对学生饮用时要尤其注意。尽量采取具有科学的判断的谚语,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依据,在今后的其他知识结合方法上,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3.联系乡土,恰到好处
地理知识大多能够衬托出地理文化,地理文化与乡土气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讲解地理知识时,要适当的联系本地的乡土和城市发展。让城市发展渗透入地理知识中,使学生一边了解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一边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再增添光彩。在本人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乡土气息的知识、城市发展与地理知识的融合,通过巧妙的关联,恰到好处地将地理知识进行讲解。
例如:在讲解《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内容时,讲课时,我将我们中学所在的城市的一些客观情况对学生进行了讲述:同学们,在讲课的同时,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所在城市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我们城市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辖11镇、7乡,2014年,总人口(常住人口)65.99万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3.4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