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级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考题-答案
2011级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考题
1.概述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掌握)
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具体是说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发展成毛泽东思想在根据不断变化的国情发展成了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邓小平科技思想研究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是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为时代精神和要求的重要体现。一、根本转变邓小平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体现为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既是邓小平立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世界科技发展形势的准确表述;又是对世界科技发展在观察视角、理解方式上的转变。作为思想的根本转变,充分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体现着不断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辩证认识过程,充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的科学精神。这也是我们理解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二、根本地位科学技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有着根本性地位。这种根本性地位是由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立足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深刻反思而确立的。三、根本原则邓小平在开辟和缔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时,把科学技术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这个过程同时也就是以发展科学技术为线索,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刻的调节,不断通过改革和创新,创造科学技术的良好社会环境。这是邓小平进行科学技术活动的根本原则。也是新形势下,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原则。科学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科学革命的实质。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解决科学进步过程中发生的危机的手段。科学发展中的每个重大突破都是与新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出现紧密相联的。—50年代发现超子、介子,至今已发现400多种基本粒子。
(3)光子学的产生:1970年荷兰科学家Podervart提出“光子学”概念。光子学是指以光子作为信息和能量载体的科学。
(4)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凝聚态(包括液体和固体)的物理性质、结构及其内部规律的科学。1957年,人们把量子力学应用于凝聚态,产生了一门专门针对超导现象的量子力学微观理(BCS理论)。
(5)超分子化学:1987年法国科学家Lehn提出“超分子化学概念”。超分子化学是研究超分子体系的性质、结构和规律的科学。超分子是指分子与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联结起来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6)量子化学的产生:自1927年人们运用量子力学原理研究氢分子获得成功后,量子化学便随之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在与其学科结合中产生了一系列边缘学科。
6.任意列举复杂性科学群中的三种理论,并作简要说明。
答:复杂性科学是指20世纪30~40年代之后诞生的一组新学科,主要包括: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动力学和动态系统理论,教学中的突变论和混沌理论,非平衡热力学和协同学等。
(1)协同学 (2)突变论(3)耗散结构理论“老三论”的综合交织所形成的一门综合科学。主要内容:信息论(为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研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自动机器);情报学(研究信息的记录、储存、检索及相关问题)。
8.简述现代科学革命的特点和趋势。
答:现代科学革命: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为主要标志,起初主要在物理学领域发生,20世纪中叶及其以后则在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迅速发展。特点和趋势:1.科学知识体系结构的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2.科学研究活动的社会化和国际化。3.科学发展的加速化和数学化。4.科学艺术化。5.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9.什么是技术革命?分别简述第一、二、三次技术革命的时间、标志及主要内容。
技术革命:技术革命的实质是旧技术体系的扬弃和新技术体系的确定。技术革命的历史即是主导技术和主导技术群更替的历史。
第一次技术革命 时间:始于18世纪中叶与英国产业革命同时发生。理论背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建立。起点:纺织机械的革新。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实用的蒸汽动力技术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以机器加工、蒸汽动力、机械制造、铁路运输和钢铁冶炼等技术为主导技术群的技术体系,实现了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器生产的转化。第二次技术革命 时间:始于19世纪中叶。理论基础:丹麦奥斯特关于电的磁效应理论;法国安培关于电流产生磁力的定律;德国欧姆关于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欧姆定律;英国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磁统一理论。主要标志:电力技术、能量传递技术及信息传递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以实用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为开端,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电气技术为主导技术,以电力技术、电信技术、热工技术、化工技术、石油技术、钢铁和有色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技术,以及公路、航空、海洋运输等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跨越架搭设施工合同.docx
- 2023年二季度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docx VIP
- 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Sports and Fitness Writing Workshop A True Story 课件(共23张PPT)).pptx VIP
- 6MW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可研报告.docx
- 2024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记录表.docx
- 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ppt
- 活动一 影子变变变(课件)蒙沪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pptx
- 2024-2025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第二学期沪科版(贵州专用)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质量检测卷.pdf
- 人民医院高额病例异常住院费用病例核查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