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垂轴放大率β
2、轴向放大率 (1)共轭面间轴向放大率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c_xiaogang@163.com 第七章 几何光学基础 * 5.3 单个折射球面近轴区成像 根据前面六个公式可以导出以下三个公式: 表示单个折射球面,物方和像方的一些参量具有不变量形式,称为阿贝不变量,用字母Q表示,Q值的大小只与共轭点的位置有关。 5.3.1 物象公式 表示近轴光经球面折射前后的孔径角u和 的关系 。 表示折射球面成像时,物像位置l(物距)和 (像距)之间的关系。 5.3.2 焦距及光焦度 如图 , 点(轴上无限远物点的像点),称为球面的像方焦点或第二焦点。 (用 表示),称为第二焦距。 F点称为第一焦点, 称为第一焦距。 光焦度 令: 上式表明,单个球面像方焦距 与物方焦距f的比等于相应介质折射率之比。 对于一定的介质及一定形状的表面来说, 是一个不变量,它表征球面的光学特征,称之为光焦度。 当r以米为单位时, 的单位称为折光度,以字母D表示。 折射球面两焦距和光焦度之间的关系: 5.3.3 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 上式称为球面折射的高斯公式。 如果物距和像距不以球折射面的顶点为原点,而分别从物方焦点F和像方焦点F’算起,并用x和x’表示,分别称为焦物距和焦像距,如下图所示。 物距l、像距 ,物方焦距f以及像方焦距 有以下关系: 则有: 上式为牛顿公式。 1、垂轴放大率β 物体经球面折射成像后,通常不仅需要知道像的位置,而且还希望知道像的大小、虚实和倒正。因此,引入垂轴放大率β。如图所示。 5.3.4 放大率 结论: 当β0时, 和y同号,成正像;同时l和 同号物像处于球面的同侧,实物成虚像,虚物成实像。 当β0时,表示 和y异号,成倒像;同时l和 异号表示物像处于球面两侧,实物成实像,虚物成虚像。 共轭面上垂轴放大率只与共轭面的位置有关,而与物在共轭面的位置无关,即同一对共轭面上垂轴放大率为常数,物像相似。 F’ O F A A’ -l l’ C C’ dl’ dl 对于有一定体积的物体,除垂轴放大率外,其轴向也有尺寸,故还有轴向放大率α。 ,表示为放大像; ,表示为缩小像。 ---只在物体轴向尺寸很小时适用 对上式求微分 如果物体轴向尺寸足够大,如图右则轴向放大率用 表示。 β1和β2分别为物在A1和A2两点的垂轴放大率 (2) 平均轴向放大率 对A1和A2两物点分别应用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c_xiaogang@163.com 第七章 几何光学基础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圆筒体锥底发酵罐的计算.PPT
- 土壤中的电腐蚀.PDF
- 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PPT
- 土肥试题八答案.DOC
- 土木与建筑群 专业科目(二)测量实习、制图实习测量实习单元主题内容.PDF
- 圣象爱心大行动.DOC
- 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保修和维修回件 - FedEx.PDF
- 在双方缔结了一个合约而其中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另一方就该违约所能.PDF
- 圣路加国际医院附属门诊预防医疗中心.PDF
- 在压裂应用前有多少的人为地震 - ReFINE.PDF
-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第1章第2节我国的生态工程教案中图版选修3.doc
- 2022-2023学年小升初英语易错点专练06完形填空15篇(广州教科版专版含答案)2.docx
- 期中专项四年级英语下册(含答案)3.docx
- 期末卷(二)(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第4课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一讲欧姆定律实验探究(原卷版).docx
- Unit1限制性定语从句语法讲义人教版高一英语学生版213.docx
- 2023年宁波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模拟卷(八).docx
-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2.pptx
- 高中政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学设计.docx
- 体悟民间故事中的幸福--五上《中国民间故事》导读课.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