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专项复习二》.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字形专项复习二》

2013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1.汉字听写大会“鸡(土从)菌”误为“鸡枞菌”    2013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主考官李梓萌出题jīcōngjūn,屏幕最终公布答案为“鸡枞菌”。当时,评委和观众对于公布的答案便存在争议。   其实正确写法应该是“鸡-菌”,“-”应读“zōng”。鸡-菌是食用菌,美味如鸡。而“枞”有两个读音,一读“cōng”,木名,冷杉;二读“zōng”,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二者都与食用菌无关。   2.浙江高考作文摆乌龙英国作家误为美国   浙江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中,将英国作家戈尔丁在《蝇王》中的名言,张冠李戴安放到了美国作家菲尔丁身上。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知晓后,立即承认错误,并向全体考生道歉。   威廉·戈尔丁是英国的小说家、诗人,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3.“王立军”案用错词“服法”非“伏法”   2013年,王立军、薄谷开来因涉嫌犯罪被公开审判,有媒体在报道中说:“王立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伏法,不上诉”,“涉嫌杀人被公开审判,薄谷开来认罪伏法”。其中的“伏法”均是“服法”之误。“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服法”指犯人服从判决。   4.“棱镜门”“泄密”误为“泄秘”   “棱镜门”的报道中,“泄密”是高频词,但是许多媒体将“泄密”误写为“泄秘”。“秘”和“密”都有秘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秘”强调内容隐蔽,客观上不为人所知,如“秘方”“秘史”等;“密”强调隐蔽内容,主观上不让人知道,如“密谈”“机密”等。二者不宜搞混。   5.“胡蜂蜇人”事件混淆“蜇”与“蛰”   2013年陕西南部秦岭等地,曾发生严重的胡蜂蜇人事件。有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蜇人”的“蜇”误写为“蛰”。“蜇”和“蛰”字形相近,但音、义皆不同。“蜇”读zhē,指蜂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蛰”读zhé,本义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动不吃。   6.文职干部误称“文职将军”   文化新闻报道中,提及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时,不少媒体冠以“文职将军”头衔。据悉,在我国军队中,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享受将官相应的工资标准、生活待遇,但并没有授予相应的军衔。在我军法规条例中,也并无“文职将军”这一名称。   7.温岭“杀医”案误为“弑医”   2013年10月浙江温岭市某医院三名医生被患者持刀捅伤,其中一位医生不幸遇难。多家媒体在报道时称之为“弑医案”。“弑”是古语词,指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医生与患者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不能用“弑”字。   8.汉字书写中经常写错“冒”   “冒”人人都认识,但很可能落笔即错,被誉为汉字中的“第一易错字”。“冒”上面部分下不封口,两短横与左右竖不相连,不少人误写作“曰”或“日”。汉字中还有一些以此作部件的汉字,如“日冕”的“冕”、“玳瑁”的“瑁”等。   9.律师公文分不清“受权”和“授权”   为了解决纠纷,企业或个人有时委托律师全权处理。律师常为当事人发布“律师受权声明”,但“受权”常被误成“授权”。“授权”即把权力授予他人,而“受权”是接受他人赋予的权力。律师接受企业或个人委托发表声明,是“受权声明”,而非“授权声明”。   10.街头店招常见“羊蝎子”写为“羊羯子”   羊蝎子是一种常见的大众美食,指羊的脊椎骨,因形状像蝎子,俗称“羊蝎子”。因蝎、羯形似,不少街头饮食店的店招中,将“蝎”写成了“羯”。   “羯”读jié,有两个意思:一指羯羊,即阉割了的公羊;二指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匈奴的一个别支。“羊羯子”说不通。 2012年 一、容易被写错的汉字数字:“二〇一二年”经常被误为“二零一二年”。   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〇”两种汉字书写形式,两者不能混用,涉及编号时应该写作“〇”,用作计量时该写成“零”。   二、容易被写错的书名 是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蒜薹是大蒜的薹,嫩的称蒜苗,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而“苔”则是苔藓植物。有人误以为“苔”是“薹”的简化字,以致把“蒜薹”写作“蒜苔”。   三、容易纠缠不清的法律词语是:“酒驾”和“醉驾”。人们常常把“酒驾”误为“醉驾”。“酒驾”是酒后驾驶,指每100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20毫克但不到80毫克;“醉驾”是醉酒驾驶,指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等于或大于80毫克。两者的法律后果不一样。   四、经常被写错的引语是“兄弟阋于墙”。今年中日钓鱼岛之争发生后,网民纷纷引用古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来说明情势,但不少网文都写成了“兄弟隙于墙”。   这句古语出自《诗经》,一般用于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侵略”。“阋”音xì,义为争吵,不能写成“间隙”的“隙”。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