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行思禅系在唐代闽中的传布.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原行思禅系在唐代闽中的传布

青原行思禅系在晚唐五代前期闽中的传衍 厦门大学 王荣国 行思和希迁曾经都是六祖慧能的门徒,慧能去世后,希迁禀承慧能的遗命投庐陵青原山参谒行思禅师,成了行思的单传嗣法弟子。对于行思、希迁之作为慧能的门徒尽管存在疑议,但学界的多数人还是承认了。对此,吾从众。毕竟石头希迁弟子的繁衍而形成青原行思禅系(以下称“青原禅系”或“青原系”),从而构成后代南禅宗的两大支柱之一,晚唐以降南禅宗的历史实际上就是青原与南岳两大禅系的历史。本文试图就晚唐五代前期(即闽国时期)青原禅系在闽传布与繁衍的历史进行梳理,从一个侧面揭示这一时期福建禅宗对南禅宗发展所起的作用。现陈述之,以就教于同行。 青原禅系传入闽中始于石头希迁的法嗣碎石和尚入闽。有关碎石和尚见诸文字记载的似乎仅《景德传灯录》,但《景德传灯录》没有立传,原因是“无机缘语句”。不过从卷第十四目录中可知,“碎石和尚”为石头希迁法嗣,并由此知道碎石和尚传法于“福州”,“碎石”可能是禅院的俗名,至于它位于福州何处,待进一步探讨。由于记载过于简略,有关碎石和尚传法的年代,我们只能进行推测。据《祖堂集》记载,石头和尚卒于贞元六年。《宋高僧传》所载与此相同。笔者认为碎石和尚出世开法的年代应在德宗朝。据此推测,碎石和尚在闽传法的年代应在德宗朝至宪宗朝时期,与南岳禅系马祖道一的法嗣水塘和尚在汀州传法的时间差不多同时。南岳禅系传入闽中始于天宝初年马祖道一在建阳佛岭迹传法。按谱系论,碎石和尚和惟宽、水塘和尚分别属于青原系和南岳系的第三代。显然,青原系传入闽中,要比南岳系晚一代。就绝对年代而言,据《景德传灯录》记载,惟宽“唐贞元六年,始行化于吴越间。八年,至鄱阳山……。”据此推算,青原系要比南岳系晚30年左右传入闽中。据僧传记载,惟宽“行化于闽越间,岁余而回心改服者百数。”又据灯录记载可知,水塘和尚虽然驻锡在福建偏僻的汀州,仍不乏参学者,说明他在丛林中有影响。而青原系仅碎石和尚一人在福州,灯录不载其机缘语句说明其影响可能不大。在闽中青原系与南岳系的盛衰状况不言自明。 继碎石和尚之后,青原系入闽传法的禅师则是石头希迁的再传弟子义忠和普光。义忠出自希迁法嗣大颠宝通的门下,普光和尚则出自希迁的另一法嗣大川和尚门下。据记载,义忠的祖籍是陕西,因其父入闽为吏,义忠从小生长在闽中,可算是个福建人。义忠出家后参怀海、怀晖、石巩等禅师,最后是在潮州大颠宝通处得法。据唐王讽所撰的《碑铭》记载可知,义忠于“宝历初,到漳州。”据《灯录》记载,普光和尚传法于福州。普光禅师入闽的时间与义忠入闽似应差不多同时,而他们传法年代下限大致为懿宗咸通年间,与南岳系神赞、灵训、智真、正原大致同时。以谱系论,他们分别属于青原系和南岳系的第四代。然而,青原系第四代仅义忠、普光二人在闽中传法,一在福州,一在闽南漳州;而南岳系第四代则有6人在闽传法,他们大都集中在当时福建最发达的区域福州。据记载,智真和正原于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结伴入闽来到当年马祖道一盛化的建阳,所不同的是他们二人不是在佛迹岭弘法,而是驻锡东禅院,前后弘法达13年之久。后于开成元年(836年)移锡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县),开创龟山。智真、正原分别为龟山第一、二代住持。大致在宪宗元和年间,与智真和正原年龄相近的无了禅师则在泉州莆田(莆田在唐代隶属泉州)龟洋创庵传法。笔者对《黄御史集》和《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关于无了师承的记载有疑议,无了禅师究竟师承何人待考,但可以肯定属于南岳系。从《黄御史集》记载可知,无了在莆田一带影响相当大。而神赞、灵训则驻锡于闽城福州,在丛林中也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咸通七年秋,闽城福州又增加了从湖南沩山移锡回闽居怡山弘法的大安禅师。据记载,大安“大化闽城”。至于青原系普光禅师,从《景德传灯录》本传简略的记载判断,他在福州的影响不会太大。与普光相比,义忠禅师的影响要大些,但因经受唐武宗会昌法难,宣宗复寺兴教后,仍然“竞绝玄侣”。至咸通七年秋,大安禅师在怡山弘法,禅侣云集,“众中好事者十数人往彼(指义忠——引者)请而方转玄关。”义忠的禅侣“常有三百余人”,而大安则是“尝有千僧”。二者禅侣的数量相差悬殊。青原系和南岳系第四代在闽中彼此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 继义忠、普光之后入闽的约禅师为名声显赫的丹霞天然的法孙,嗣法翠微无学,属于石头希迁的三传弟子。约禅师曾经驻锡江州东禅院,后来移锡入闽,弘法于闽北“建州白云”,其传法的年代当在宣宗朝至昭宗哀帝时。以谱系论,约禅师属青原系第五代,而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南岳系第五代禅师入闽则更多。嗣法怀海的灵佑下出的弟子慈慧、双峰和尚、志勤相继入闽卓锡福州;嗣法怀海的希运下出的灵观也入闽,卓锡福州;怀海法嗣大安在闽城弘法,其下出的文矩和师解都留在闽中弘法,文矩传法于泉州莆田,师解传法于福州寿山;道一的另外两位法嗣普愿与齐安也有后代法孙入闽,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