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太网路(Ethernet)、高速乙太网路(Fast.docVIP

乙太网路(Ethernet)、高速乙太网路(Fast.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乙太网路(Ethernet)、高速乙太网路(Fast

進階網路系統期末報告 Gigabit乙太網路 組員 925650邱鑫坤935603劉文雄935635劉得源 935639邱顯忠935652蔡子健935655郭大豪 九十四年六月 ㄧ、緒論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乙太網路已成為區域網路的主流,而乙太網路由過去的10Mbps、100Mbps到1000Mbps(也就是本篇文章中所謂的Gigabit乙太網路),甚至於目前已有10Gbps,但由於其所耗成本過高,目前以核心提供者採用為主,在一般都會網路中,公司建築物仍未普遍採用,因此本篇文章將以Gigabit乙太網路為主題探討相關議題。 二、Gigabit乙太網路的實體層規範 (一)Gigabit乙太網路的特性: 1998年6月底IEEE 802.3z標準委員會通過傳輸速率高達1Gigabit(即1000Mbps)的超高速乙太網路(Gigabit Ethernet,以下簡稱GE)。GE的幾個重要特性: 1000Mbps 採星狀架構,使用集線器、交換式集線器 MAC繼續採用CSMA/CD訊框,而CSMA/CD通訊協定部份則有修正 傳輸媒體仍為CAT.5雙絞線及光纖 雙絞線長度仍為100公尺 仍無法提供保證傳輸延遲服務 (二)依傳輸媒體比較: 依傳輸媒體不同分為以下架構,比較如下: 比較項目 1000BASE-SX 1000BASE-LX 1000BASE-T 通過年度 1998 1998 1999 IEEE規格標準 802.3z 802.3z 802.3ab 傳輸速率 1000Mbps 1000Mbps 1000Mbps 最大區段長度 550公尺 550或5000公尺 100公尺 傳輸媒體 多模光纖 四對 多模光纖550公尺 單模光纖5000公尺 四對 UTP CAT.5四對 佈線方式 星狀(star) 星狀(star) 星狀(star) GE採用的傳輸媒體有光纖、雙絞線,甚至同軸電纜。 1000LX,採用長波長的雷射光(long-wave laser),在直徑9微米的單模光纖,距離長遠5000米。 1000SX,採用短波長的雷射光(short-wave laser),在直徑50微米的多模光纖,距離長遠550米。 1000Base-T,採CAT-5 UTP,4對絞線,達到100米距離。 1000CX,採150歐姆同軸電纜,長度只有25米,所以只能做為GE設備之間的連接用。 (三)GE在距離上的規範 如下表: 標準 光纖材質 蕊心直徑 (MICRONS) MODAL BANDWIDTH (MHZ * KM) 最小長度 (公尺) 1000BASE-SX 多模 62.5 160 2-200 1000BASE-SX 多模 62.5 200 2-275 1000BASE-SX 多模 50 400 2-500 (四)乙太網路分層[5] 乙太網路資料鏈結層可分為兩個子層;邏輯連結控制(LLC)及媒體存取控制層(MAC)。LLC負責資料連結層的流量及錯誤控制,MAC層負責CSMA/CD的運作。MAC負責CSMA/CD的運作。MAC負責將來自LLC的資料封裝成訊框,然後交給實體層做訊號編碼。實體層在傳輸介質上以電氣訊號傳送資料給下一站。另外,實體層偵測碰撞並回報碰撞給資料鏈結層。 OSI模式 乙太網路 資料連結層 邏輯連結控制(LLC) 媒體存取控制(MAC) 實體層 實體層 三、Gigabit乙太網路的資料連結層規範 (一)CSMA/CD 資料連結層中包含CSMA/CD的MAC技術。GE在與前身乙太網路、高速乙太網路完全相容的大前提下,對CSMA/CD做了修正。正如其他802標準,802.3z主要涵蓋傳輸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及實體層(Physical Layer,PHY)標準的制定。GE是個極快的乙太網路,在與傳統乙太網路相同訊框(Frame)及訊框長度(Frame size)下跑1GBit/sec,所以能與乙太網路、高速乙太網路相容。 802.3標準中對於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採用CSMA/CD。所謂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載波偵測多重存取碰撞重送),這是基頻(baseband)所使用的碰撞偵測技術,某台電腦要傳送資料到電纜線時,先檢查線路是否正在傳送資料,若線路正使用中,則先等待一段時間再檢查,待線路有空時,就開始傳送,同時監聽是否也有其他電腦開始傳送。若正好有兩者以上同時傳送時,此時產生碰撞,這時立即停止,各自等待一段時間後,再重新傳送。就像一群人在一起聊天,說話者開口前先聽聽是否有人正在講話,若有,則稍待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