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 汕头市东厦中学.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课 - 汕头市东厦中学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掌握洋务派思想主张、代表性著作及评价;严复的主要成就及观点;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内容及理解原因;梁启超思想观点的变化历程;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内容以及变化。 2、能力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洋务派思想主张;结合有关史料理解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含义;通过当时中国的国情理解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原因并对之做出评价;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理解梁启超思想观点的变化;利用比较法掌握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体会“中体西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体会严复观点与洋务派观点的关系;体会康有为为代表的阶层在维新变法中的局限性;体会梁启超的思想因时而宜的特点;体会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理念。感受近代中国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的不懈努力和拳拳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 (1)分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 (2)分别掌握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洋务派、改良派、革命派的观点主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快速有效的从历史情景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与西方相比,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可谓历史悠久,发展成熟。尤其是明清时期,更是发展到了顶峰。这也意味着我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更漫长、更艰难。正因为这样,当我们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康庄大道上时,让我们再次向那些曾经为推动近代中国民主事业而殚精竭虑、义无返顾的志士仁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展示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帝王图片,增加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历史悠久的感性认识) 展示课件标题,进入新课: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本,熟悉教材。 【呈现线索】(概述本课整体结构,使学生胸有成竹) 萌生的条件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萌生的表现 萌生的影响 【承转】首先我们先来探究一下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 萌生的条件 【呈现情景】展示《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圆明园遗址图片,创设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当时的时代背景 【结论】严峻现实: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迫使有志之士去救亡图存 【呈现情景】(展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与近代民主思想萌生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论】历史遗产: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启迪 【呈现情景】展示陈启沅和张謇像,引导学生回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而理解资本主义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壮大与民主思想的萌生的关系 【结论】推动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呈现情景】展示晚清留美幼童像,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人才培养与西学传播的关系 【结论】人才培养: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派遣留学生出国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承转】了解了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的条件,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过程 萌生的过程 【呈现线索】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早期维新派 康梁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民主思想 1、地主阶级改革派 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想想:这种主张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提出的?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逐渐改变传统的夷狄观念,倡导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问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体”和“用”用洋务派的主张怎么解析?其代表人有哪些? 提示:所谓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所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教,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问题:洋务派有那些实践? 提示:创办中国近代工业(军事工业和民办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先河。 张之洞是洋务派后期的代表人物,极大地丰富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说说他是如何发展“中体西用”学说的? 提示:1)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中体西用”思想作出了全面阐述。 2)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 3)主张“务通”,倡导西学。(超出了“器物”层面。) 3、早期维新派——民主思想的萌生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立场,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王韬、 郑观应就是这一派人物的代表。由于中法战争的失败等原因,他们发觉西方富强之本在 于“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而洋务派仅限于学做器物,由此逐渐与洋务派分道扬镳。其中一些佼佼者进而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提问:维新思想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经济根源: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思想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