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樽中的生命.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酒樽中的生命

化学与社会 期中论文之化学印象 06数学科学学院 郑 晨 酒樽中的生命 酒——天地间之尤物。虽也进入肚腹,却毋以充饥,未能止渴,只能作用于人的心神。 心神经酒的滋润,便产生莫名其妙的变化,莫可名状的诡谲,外化为言和行,便不同寻常了。 于是,茫茫尘寰中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假使我们的祖 先没能从腐烂的野果和久置剩饭的酸香味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酿酒术,那么,或许卷帙浩繁 的廿四史将枯燥许多,历朝历代的社会生活将寡淡虚许多。 历史是条长河,河中兑了美酒,河水变奔流得更浪漫,更生动,翻腾起的浪花千古后仍 使人感到精彩。小小酒樽中蕴含的生命,竟然如此强大。 ——代题记 【关键字】白酒文化、行酒令、古代文人与酒、白酒的现代制造工艺、诗酒流香 Ⅰ、引子 印象中的节日,少不了的,便是美酒的做伴。融浸在弥漫的丝丝酒香之中,置身于亲 友们觥筹交错之间,滴滴美酒似乎足以道出所有的感情,酒浓,于是情更浓 … … Ⅱ、酒的起源于传说 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 众说不一,尚无定论。 一种说法,起源于 诏代,在唐代文献中, 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 806 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 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 834 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 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 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 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 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 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 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 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 年)由国外传入。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 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 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拉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 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 “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 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化学与社会 期中论文之化学印象 06数学科学学院 郑 晨 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 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 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 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 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 方法,故人以为可信。 Ⅲ、中国古代酒文化 ● 古代酒令 酒令,按形式可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雅令,是指文人的酒令,这类酒令按内容可分 为字令、诗令、词令和花鸟虫令。前者要求象形、会决心书兼有。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 化殊多,或遣词造句,或意义通联,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真是变化万 千,趣味盎然,后者又要敏捷与智慧,心快,眼快,手快,嘴快四者缺一不可。 以诗人的“智力竞赛”为内容的雅令,虽然情趣古雅,然而一般人做不来,所以又有一 类酒令应运而生,它不必劳神,几乎人人皆可为之,这种大众化的酒令被称作“通令”。凭 投骰子,划酒拳的运气,当然不必动脑筋。只是此类两军对垒,“火药味”似乎太浓了点。 击鼓传花,则是通令中较为雅致的形式了。 至于筹令,是以雅俗共赏的酒令,因是从筒中掣筹行令,故名。筹子用竹或木片制志, 上刻饮法,典型的如“觥筹交错令”。 雅令、通讼和筹令,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考之历史,酒令实无定制, 当筵者可以依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