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汽化和液化概要1.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3 汽化和液化概要1

做个有趣的实验:   用纸锅烧水,纸锅为什么没被火烧着? 二、探究 水的沸腾 1.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规律。 比较蒸发和沸腾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下面的问题你都知道吗? 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 2.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___,凝固的是___ a.夏天吃冰棒解热 b.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化成水 c.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30 20 ℃ 实验1:   在气球或塑料袋中滴入酒精,挤出空气后扎紧口。放入热水中。请观察现象。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凝固 液态和气态之间能否进行相互转化呢?   物质从气态回到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需要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需要吸热。 气球膨胀 气球收缩 一、汽化和液化 2.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杯盖等。 5.5 沸腾时: 沸腾前: 水中气泡 变化情况 ? ? ? ? ? ? ? ? ? ? 90 温度/℃ 5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时间/min 3.观察现象并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产生的部位及其上升过程中大小的变化,观察水温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从90 ℃开始计时) 沸腾前 沸腾时 4.分析数据和图像得出探究结论 沸腾前,水吸热温度升高。 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1)温度变化规律: 2.在敞口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逐渐升高 B、不变 C、逐渐降低 D、忽高忽低 1.请判断下列图像属于水的沸腾图像的是( ) T t T t T t T t A B C D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 时间/ min 温度/℃ 0 90 1 92 2 94 3 ?96 4 98 5 98 6 97 7 98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__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6 水沸腾后,虽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98 小于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分析蒸发的特点: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现象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会变干,在阴凉处也会变干了,为什么呢?   现象2:湿衣服弄成一团,衣服的外边干了,但是里边还没干,为什么呢?   现象3:冬天衣服要晾晒很长一段时间才干,为什么呢? 二、蒸发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现象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很快干了,在阴凉处干的慢;   现象2:衣服打开晾晒干的快,弄成一团就干的很慢;   现象3:秋天有风的天气里衣服干的快,没有风的时候干的慢。   分析以下现象,思考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   3. 液体蒸发需要吸热,会导致所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实验2:   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__℃   2.在温度计的液泡上沾上适量酒精,把温度计取出来在空气中读数,温度计的示数有怎样的变化? 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用扫帚把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B.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2.下列关于蒸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蒸发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进行。 B.蒸发的快慢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C.零度以下液体不再蒸发。 D.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发生部位 不同点 相同点 沸腾 蒸发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剧烈 达到一定温度时才能发生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缓慢,平和 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它们是怎么来的? 河面上的白雾 叶子上的露珠 四、液化 气态 液态 实验 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成小水滴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水时,在最靠近 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为什么?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液化? 刚从冷藏室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出现小水珠 冰棍周围冒“白气“ 冬天室内玻璃上的水珠 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早晨“雾”和“露”的形成   阅读教材61页第3和第4自然段,写出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降低温度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