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基本能力考试之《音乐基础知识》.ppt

山东基本能力考试之《音乐基础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基本能力考试之《音乐基础知识》

一、山东民歌:⑴《沂蒙山小调》 又名《沂蒙山好风光》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 1、歌曲背景:抗日战争时期 2、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这首曲调曾被填上《打黄沙会》的新词,后在这首歌的基础上形成新民歌 5、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的音乐以动感《沂蒙山小调》 来贯穿,体现山东元素。 4、旋律舒展,感情奔放,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3、创作形式为“鱼咬尾”。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它类似于文学创作中“顶真”的修词方法。如,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句头接句尾的创作手法,就叫“鱼咬尾”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⑴鱼咬尾: ⑵换头合尾: ⑶螺丝结顶: (4)三弄: 民间音乐创作手法比较: 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 第一个音相同。《沂蒙山小调》《孟姜女》 是我国民间的一种创作手法,旋律在 重复时,乐句的开头部分做局部的变化, 将乐句的结尾部分重复出现《春江花月夜》 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 逐渐加快情绪逐层高涨,直至欢腾红火 的顶点 《金蛇狂舞》 曲式结构:起承转合 《沂蒙山小调》《流水》 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梅花三弄》 三叠: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 山东民歌: ⑵ 《包楞调》是流行在山东成武的民歌。 中国民间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 成武民歌包楞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论断。 1962年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田集镇小程楼村采访民间歌手周金英时,收集并记录了歌词,后由成武县第一中学教师孙啸天谱曲。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流行于山东、 江苏、安徽部分地区, 起源于山东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迄今有100年历史。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 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 才使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二、山东地方戏曲: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 五音戏、 茂腔、柳腔、二夹弦 代表节目:《李二嫂改嫁》(描写1947年鲁中南解放区农村年轻寡妇)《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借年》 、《姊妹易嫁》 1、山东快书:起源于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带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其初专说武松故事,曾名“武老二” 起源:山东大鼓里有个牌子,近似半说半唱的韵诵体,叫做“窜钢腔”,据说,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 北方地区 :山东快书、山东琴书 东北地区: 二人转 说唱类 :相声 、快板书 、评书 伴奏乐器:两块相同的半圆铜板(鸳鸯板)、竹板 传统曲目:《武松传》 2006年该曲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山东大鼓:北方大鼓之鼻祖,流传于以菏泽为中心的广大鲁、苏、豫地区。原称犁铧大鼓, 因其伴奏乐器为犁铧碎片而得名。自《老残游记》之后,始谐音美其称为“梨花大鼓” 传统曲目:《包公案》、《海公案》、《西厢记》 2006年该曲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演唱形式:多为单人站唱,也有二人对唱形式。 主要伴奏乐器:矮脚小鼓、大三弦和月牙板(梨花片)。 《老残游记》中说黑妞“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叮叮铛铛地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槌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 发源于鲁西南的菏泽(古曹州)地区,产生于清代乾隆初年原为农民自娱的庄家耍(又叫玩局)。清末呈现兴盛局面,名家辈出,流传地区日益广泛。 山东琴书对吕剧的发生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山东吕剧的直接母体,历史文化价值比较独特。 2006年山东琴书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伴奏乐器:古琴和古筝改为扬琴(又称“蝴蝶琴”)、 古筝、琵琶、简板和碟子 表演:为多人分持不同乐器自行伴奏,分行当围坐表演, 以唱为主,间有说白或对白 3、山东琴书:又称“小曲子”、“唱扬琴”、 “山东洋琴”、“改良琴书”等。 “鼓子秧歌” “胶州秧歌” “海阳秧歌” 四、山东秧歌: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 “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或称“山东三大民间舞蹈” 。秧歌多在大年正月表演。 流传在黄河下游的商河、阳信、惠民、无棣等县。 风格上 与黄河中游陕西、甘肃、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