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而时习之古今几人能解度.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而时习之古今几人能解度

“学而时习之”古今几人能解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参考译文说明:?      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可算是名师了吧,据说是大陆解说论语的权威,很牛叉哦,今天开始,将引用他《论语今读》的注释,作参考之一。       钱穆(1895—1990)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汉族,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七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钱先生是当代公认的国学大师,当然向他老人家学习了。因此,将他的《论语新解》作参考之二。       曾仕强,男,1934年8月28日出生,祖籍福建省漳州市,现居台湾省。中国式管理之父,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社会职务:中华企管网集团首席顾问,北京时代光华公司特聘高级培训师,北京华夏智业管理学院院长,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成功杂志首席顾问,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长,无忧培训大师首席顾问,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现任易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曾仕强教授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我读经典》之易经与人生和《胡雪岩的启示》。2009年10月7日-10月12日,他携新作《易经的奥秘》重登百家讲坛。得到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的高度评价。听过他的《易经的奥秘》,为他独到的见解,渊博的学识所折服,因此,引用他的《论语的生活智慧》作参考之三。      孔子说:学习而经常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是君子吗? ——李泽厚解   先生说:学能时时反复习之,我心不很觉欣畅吗?有许多朋友从远而来,我心不很感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我心不存些微怫郁不欢之意,不真是一位有修养有成德的君子吗?——钱穆解   孔子说:把学习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实践,养成习惯,不是很喜悦吗?有同道好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的才学,我也不生气,不就是君子吗?——曾仕强解   ?   上面三位的解释,孰优孰劣,这里不作判断,相信读者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 《论语》开宗明义第一章,千百年来,所能解其真义的,大概几无一人,也许只能期盼孔子重生转世吧。然而,第一章的解释,足以看出,解者之学问、之道德功底,水平之优劣(如果学问也可以分三六九等的话),更可见“朱儒”之学仅仅为一家之言,以“朱”注儒,断然是以偏概全,完全矮化圣人之意旨。    学而时习之    论语之开篇之学,必然是孔子及门人所重所执所求之学,是贯彻论语始终之学。学,谁来学?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    谁来学,君子之学。论语之学,不是用来消遣,而是经世致用的。小人也有学,但大概不会翻看论语,假若小人也来学论语,那么小人之心已无,心向君子了。    学什么,学圣人之道。论语,实乃圣人之道德仁义之学问。讲简单一点,就是学习圣人的存心、言语、德行,从头至尾都是孔子及门人的语录学问,当然就是指学圣人之道。    为什么学?因为是圣人之道是为人为己之学,是人的天性之道。所谓的圣人,是人的天性完全彰显,知晓自然、人性规律,能按规律去行道的人。人人原本都如来智慧,但为后天习性,秉性所遮掩,无法彰显。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的天性与圣人无异,但习性太重,因此与圣人相差很远了。何为天性呢?《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中提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里的天道即讲了天性:天与任何人无亲疏远近,但常常会帮助好人。这样的天性不是很矛盾吗?第八十一章提到“天之道利而不害”,这里的天道也是在讲天性:天的本性必然是顺着它的性质发展而发展,绝不妨碍。其实《中庸》的解释可能更让人清楚明白“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这里举一个例子,就非常容易理解上面关于天性的解释了。比如有两棵树,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根系全断,一棵新长成的小树根系完好,天下同样的雨、刮同样的风,那有什么结果呢?注意哦,“天道无亲”哦,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结果呢?“利而不害”“因其材而笃”,将要败亡的让它败亡的更快,将要生发成长让它更快的生发成长。这就是天的本性啊!圣人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孔子因材施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