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文学小历史(解读版)汇编.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耶鲁文学小历史(解读版)汇编

1.导读 约翰·萨瑟兰教授这本书够得上深入浅出,虽然谈论的是不无艰深的文学史,却非常好读。这不仅仅是一部欧美文学阅读指南,更能为读者开启一段轻松惬意的阅读之旅。你将能从本书中亲近那些伟大的灵魂,乔叟、莎士比亚、济慈、约翰·堂恩、笛福等数不胜数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轶事、他们的悲喜。现在可以翻开书页了,这次爱丽丝漫游仙境般奇妙的文学穿越旅行即将启程。 2.神话与睡前故事 一个永远会有人问起的问题:文学是什么?以及,文学有什么用。阅读请由思考上述问题开始。 作为读者兼写作者,我曾经尝试过解答这一问题,却找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因此只好搁置,姑且不管文学是什么与文学的功用,而试着提出一个反问: 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文学的时代或国度会是什么样子? 聪明的你,只需在大脑中检索下人类历史上那些最黑暗的时代即可,不必回答这一反问。 现在让我们从沉默中挣脱出来,继续亲近文学。人的一生,固然可以从父母长辈、阅历丰富的友人那里获取知识,然而更多的知识毫无疑问源于教育,而教育的内容也非只囿于学校,阅读恰恰是一种对人的一生极其重要的自我教育——“若善读书籍,我们仿佛能与从古至今最有创造力的人才与先哲对话。”而你我的“三观”的形成与健康与否,也是由阅读行为决定的。反推之,所谓的“脑残”,也一定是某种程度的阅读缺乏者,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从不读书的人。在阅读这件事对气质的改变上,中西古今本一般同,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义理不交于胸,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话假如古罗马哲学家、作家西塞罗听了,说不定要引黄庭坚为知己,“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如是说。行文至此不妨顽皮下,把此处“屋子”,替换成“脑子”。 不读书的人,我也不喜欢与之交。不读书的人无趣,干枯。像捏扁的虱子。 在人类大脑的混沌未凿期,也即你我的童年,文学就已经打开了一个小窗。这扇小窗叫神话和童话,孩童清澈的双眼将通过这扇窗初窥世界。同时这又是一架文学之梯,拾级而上,还有更多的大师盘踞,他们会依次协助你完善对人世的认知,引领你触碰美的秘奥。睡前故事,正是这一切的起始。古旧的,有《伊索寓言》、《格林童话》;新鲜些的,有《纳尼亚传奇》和《爱丽丝漫游仙境》与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更新鲜的,还有JK·罗琳的《哈利·波特》。总之无论是通往纳尼亚的衣柜,还是爱丽丝滑坠而入的兔子洞,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抑或是跟随小王子和小狐狸在星系中行走,它们都将在一个孩童心中激发这样的、涟漪似的疑问: “万事万物都是缘何而起?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 这就是自我认知的开始。也即文学最重要的功用之一。诸如上述那些担当睡前读物的文学作品,你说它是神话也好、奇幻也好,无不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一个真实的内核无疑包蕴在看似虚构的表象里。” 纳尼亚和爱丽丝的世界也许永远不会在人世真实地出现,却因为出自人类契合逻辑的想象力,因此直至今日依然具有强大的启蒙力。 “没有清晰的思维,社会将岌岌可危。”先哲柏拉图这么说过。哲学家因为职业原因难免太过理性,因此也说屁话。所以不要太过迷恋他们,把他们说的每一个字都奉为圭臬,所以王小波也曾做出过善意提醒,要警惕哲人王。独裁者和暴君都知道怎么把自己打扮成哲人王的样子。这种样子最利于奴役无脑儿。 假如按照柏拉图的说法,人类就该给他们的孩子枕边放一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国父母就需准备一本《九章算术》,事实上没有哪个父母会蠢成那样,他们为孩子准备的睡前读物当然首选童话与寓言故事。 幸好这世上大多数的父母都不会听柏拉图的。谢天谢地。 3.由泰坦尼克号沉没想到的 萨瑟兰教授提到了一位名叫弗兰克·克莫德的英国文学评论家,此人曾以一个小游戏阐释了想象的重要与神奇。现在你也可以照做:把手表放在耳边,听秒针行走的声音——“嘀嗒、嘀嗒、嘀嗒”。没错,你听到的是“嘀嗒”的声音。 然而研究声学的科学家会告诉你,秒针行走的脚步声并非嘀嗒,它的第一步与第二步的声音完全一致。也即,“嘀和嘀”,“嘀嗒”并不存在。原因是—— 人类的思维本能会自动设置一个开始与结束。正如“嘀”是开始,“嗒”是结束。也正如生与死,枯与荣,衰与朽,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的宿命。这些终极问题暂缓讨论,萨瑟兰教授想告诉读者的,是人类固有的、存在于基因之中的原始想象力,或者说,原始的虚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类大脑的这一功能可以解释神话的诞生:当我们的远古祖先受限于认知,无法以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释风雨雷电山火洪荒等等这些自然现象时,就以自身思维虚构了神以及神话,由此,上述他们所不能探知究竟的现象就暂时得到了相对合理的解释。而神话本身,又经过历代有识之士,比如荷马、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们的锤炼、润色、加工,反过来滋养人类的大脑与灵魂。因此,说神话是文学的基石和源头是恰如其分的。即使再被冠以“后现代”之名,后世的文学也皆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