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北京期末高三古诗词与默写汇编.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1北京期末高三古诗词与默写汇编概要1

2016.1高三期末古诗词与名句默写汇编 (东城)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9题。 虎丘【1】题壁 陈恭尹【2】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3】,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释:【1】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2】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A. 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 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 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 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17.古诗词中的数字有时并非实指。下列诗句中,与本诗颔联中加点数字的表达效果同的一项是(3分) A. 金樽酒斗十千,玉珍直万。(李白《行路》) B.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十丈黄尘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吴伟业《阻雪》) 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重要题材《》将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9题。 墨花(并叙)???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①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②,归向雪堂③看。 【注】①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②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③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万物生成一样自然而然,。 B.三四画家的,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 C.五至八句莲花、杏花描摹墨牡丹的优美。 D.结尾两句表明 17. ①下面各首诗,没有明显体现“神似”主张的一项是(3分 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C.青荷盖绿水,芙 D.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2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2分) (2分) 1.6分) (海淀)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 拟秋怀诗 清·蒋士铨 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元气①结纸上,留此真性情。 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 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入隐出以显,卓荦②为光明。 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 【注释】①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②卓荦:卓越,突出。 14. A.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论文》) B.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C.夫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 15.阅读下面赏析《拟秋怀诗》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这首诗虚词的运用能于虚处传神。“确”“当”“苟非……谁复”“庶几”等词,曲尽 其妙地表现出作者的口吻、神情,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作的思想内涵。   ??这段文字对《拟秋怀诗》中虚词表达效果的分析略显空泛,请任选一个虚词,对其“于虚处传神”的特点加以具体赏析。 16.《拟秋怀诗》中除“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这一观点外,还有哪一主张对你有所启发,请结合你的阅读或写作体验加以阐释。(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7分) 在中国文学长河中,从古至今富有“真性情”的优秀诗文不胜枚举。它们或表达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趣,如周敦颐的“ ??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或表现迁客骚人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超脱豁达,如苏东坡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 ?   ”(《定风波》);或抒写青年才俊的壮志豪情,如毛泽东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   ”(《沁园春?长沙》)。 (朝阳)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 16.阅读下面,完成题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