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训5: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培训讲义(五) 模块五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一)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 (二)观察的品质 1.观察的目的性:清楚意识到目的和任务 2.观察的精确性:发现细微差别 3.观察的全面性:观察有序、全面,动用多感官观察 4.观察的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内在联系 (三)中学生观察力的特点 1.具有明确目的性 2.持久性明显发展 3.精确性提高 4.概括性增强 (四)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2.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3.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二、中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一)中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1.中学生注意力由无意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 2.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发展 广大日益扩大,稳定性得以提高,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迅速发展 (二)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运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 2.积极调动中学生的有意注意 3.引导中学生在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 三、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一)中学生记忆的特点 1.由无意识记转向以有意识记为主 2.由机械识记转向以意义识记为主 3.由形象识记转向以抽象识记为主 (二)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 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 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 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四、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属于经验型,还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为理论型,基本掌握了辩证思维。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 五、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一)情绪情感概念 1.情绪: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 2.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复杂而稳定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联系:情绪和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且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2.区别:①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③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三)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种类(根据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程度):心境、激情、应激 ①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如“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②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如怒不可遏、喜极而泣、咬牙切齿、面红耳赤、顿足捶胸、拍案叫骂、暴跳如雷。 ③应激:是出现意外情况时,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如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张皇失措、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等。 2.情感的种类(按社会内容):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道德感:根据一定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如同情、互助、尊敬、羡慕、义务感、羞愧感、自豪感、友谊感、反感、眷恋、疏远等。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时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问题得以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一个喜欢吃卤猪肘的人看到一只刚出锅的卤猪肘时,卤猪肘的形状、色泽和香味等使人所产生的快乐感觉,就称为美感。又如看到美丽的风景、花的色香、瓜果的皮色、女人的容貌和腰身及嗓音、器具的外观和质地等是产生的赏心悦目。 六、主要的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起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 该理论也称作情绪“外周”理论,是有关情绪的生理机制方面的第一个学说,强调情绪的产生四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该理论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2.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和巴德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基本方式为:外界刺激-神经冲动-丘脑-发往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大脑主观情绪体验-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理变化。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 2.沙赫特的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