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案疑云.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案疑云

清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案疑云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身亡,他是清代惟一被刺的总督大员 事发后,清政府光是上谕就发了十几道,但实则外紧内松,生怕查出内情。然而,此案越审越麻烦,越查越离奇,竟让查案的曾国藩心惊肉跳 初审结果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卯时,两江总督马新贻光临校场检阅武员操练。在枪林弹雨里冲杀了17年的马新贻,饶有兴致地观看武员们的骑射,看了三个时辰,尔后自箭道回署,护卫紧紧追随左右。这时,突见一短衣清兵模样的人快步走到总督面前,躬身请安。护卫未及拦问,短衣人已从靴筒中拔出短刀猛刺总督。事后,刺客完全可以乘乱逃走,但此人却束手就擒。总督重伤不治,次日身亡 案发3天后,清廷谕令江宁将军魁玉督同司道审理,又派漕运总督张之万会审。起初刺客只供姓名,不说缘由,直至“熬审"4个月后才有供词。供词大意为: 张文祥,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贩卖毡帽至宁波,结识同乡罗法善,娶其女为妻,开小店为生。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席卷江浙,乃参军入李世贤部,转战东南数省。同治三年(1864年),李部败走,张逃回宁波,而其妻已改嫁吴炳燮。张无以为生,由做过海盗的龙启云资助,仍开小店。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浙江巡抚马新贻至宁波,张递状控告吴炳燮霸占其妻,马以其妻自愿改嫁不准其状。张告之龙启云,龙言自己做海盗时曾遭马剿杀,故怂恿张刺杀马。同治八年(1869年),马升任两江总督,张同至南京,寻机刺杀,直至混进校场而得手 慈禧漫不经心说了两句话 一介走卒直入总督校场刺死朝廷重臣,而“熬审"4个多月只得出如此证供,舆论哗然,以为所供不实不尽,难成信谳。慈禧迫于舆论,谕令曾国藩由直隶回任两江复查,并派刑部尚书郑敦谨等驰往南京会审 马新贻,字谷三,山东菏泽人,与李鸿章#65380;郭嵩焘是同榜进士,以知县分发安徽建平。自咸丰三年(1853年)一直与太平军作战,屡有战功,逐年升迁。至曾国藩攻克武汉#65380;九江,围攻安庆时,马新贻已是二品大员#65380;皖省按察使,与曾国藩接触甚多。金陵破,曾国藩主动解散湘军,疏请曾国荃开缺回籍,以马新贻接任浙江巡抚。当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行政上管不着浙江,因太平天国余部尚在活动,浙江军务仍归曾氏管辖。马新贻取代了曾的九弟曾国荃升任浙抚,虽心有芥蒂,但他常向曾国藩问计,并仿效曾国藩减浮收#65380;修海塘#65380;复兴书院,给曾留下干练之印象。未三载,直升闽浙总督。曾国藩因“剿捻"北上,马新贻取而代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其位已与曾氏比肩。那年,马新贻47岁,是当时最年轻的总督 马氏虽屡有战功,但较之湘军大将的血战,差之云泥。两江总督位高权重,让他接任,湘系皆以为是朝廷有意对曾国藩贬抑。马氏遭到杀身之祸,湘系不尽弹冠。曾国藩则以为被刺者乃大清总督,绝不可以私见轻觑 曾国藩忧虑的不仅是案件的棘手,还有他所处的地位。当时,湘军解散后,清廷逼其北上“剿捻",作战连连败北;又派他去天津处理教案,结果弄得骂名满天下。如今,让他处理刺马疑案,这或许又是太后在捉弄他,是否一大陷阱亦未可知 曾国藩勉为其难,只得召集幕僚商量对策。“智多星"赵烈文认为,案发之奇,官场少见,而清廷态度更为奇怪,案发已数月,未见朝廷催办,这次虽再简大员,亦是迫于舆论,所以朝廷对此案的态度,是办案的关键。薛福成提议,可“恭请陛见",摸清朝廷的态度,再作计议。赵烈文还建议,无论回南京还是去北京,动作愈迟愈能看出清廷的态度 曾国藩奏请陛见的回批谕旨不久到达天津。曾以等待李鸿章来津交接为由,50天后才去北京,其间朝廷再未闻问 曾氏达京师,适逢其60大寿,不久又逢太后的万寿节。慈禧先为曾国藩庆寿,曾氏又随班为慈禧朝贺。两个多月间,慈禧根本未问马新贻之案。年关将近,曾国藩不能再逗留,请求回任江督,慈禧接见。曾氏想听听她的意见,而慈禧只是漫不经心地说了两句话:“马新贻办事甚好",“马新贻这事岂不甚奇?"慈禧为何采取这种态度,其中定有隐情,但至少让曾国藩知道,清政府对“刺马案”漠不关心,处理时只要不为朝廷找麻烦,就不会出问题 头绪迭出的案情 令曾国藩害了眼疾 是年底,曾国藩回任两江,但他并不急于问案,而是派出心腹彭玉麟#65380;赵烈文#65380;吴汝纶等暗加调查。不久,便访出了结果,比较重大的情节有二: 其一:张文祥原籍河南光州。捻军在皖豫发动,张伙同好友曹二虎#65380;石锦标加入了捻军,张还在征战中升任头目。马新贻做合肥知县时,曾办团练与捻军对抗,在一次战斗中,马兵败被张活捉。但张文祥等人久有叛捻之心,欲借马新贻的关系投降清军,遂私下与马结为兄弟,转而降清。张文祥被马新贻收编后,任职营官,由其统领收编的山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