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两汉文学中的鱼文化.pdf
2008年1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08
第5卷 第 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rHumanities and SoeiM Sciences VoJ.5 No.1
先秦两汉文学中的鱼文化
高 薇 ,王辉斌
(1.武汉大学 社会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6;2.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
摘 要:鱼自古以来便和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上古时期始文人们便开始关
注鱼,借鱼抒情述志,有关鱼的文学作品成为先秦两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鱼文化。
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具有重要文化研究价值。文章
试从民俗学的角度揭开先秦两汉文学中鱼文化之一角。
关键词:鱼文化:先秦两汉文学:鱼崇拜
远古时期人类便过着“以海为田。以渔为利,以舟楫网最 后人所接受。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使鱼文化得以产生并不断
为生”的生活。“濒海之民,射赢渔息。转贸四方,估人高帆健, 的发展和丰富,其内涵也得到扩展和延伸。
出没风波之间”的生存方式为创造古老的渔业民俗文化,提供 二 、鱼文化的表现举隅
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人们从捕鱼、吃鱼、养鱼发展到赏鱼、写 (一)鱼崇拜
鱼、说鱼、唱鱼逐渐形成了古老绚丽,丰富多彩的鱼文化。我国 农业社会发展之初,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每逢旱涝之时
古代史籍《山海经》、《诗经》、《楚辞》、诸子散文等都记载了大 便有向天求雨祈晴的习俗,而鱼最初是作为司水雨神被敬奉
量鱼文化的史料,本文仅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来阐 的。《帝王·世纪》说:“黄帝出游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一醮
释上古时期的鱼文化及民俗风情。 之,天乃甚雨”。大鱼被神话为为洛水水神。后来人们将这种司
一
、 鱼文化的产生 雨的职能,神话以及进一步神话,使鱼被幻化为无所不在无所
在我国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先渔猎尔后种植。在相当长的 不能的其他意象。最初是装上鸟的翅膀,《山海经》中多鳐鱼,
时间内,渔猎是物质生活的主要来源。农业种植起步之后,渔 赢鱼,它们均为鱼身鸟翼。《庄子·逍遥游》有:“北冥有鱼,其名
猎依然占有主要的财用地位。《孔子家语》曰:“夏菜贵为大子, 为鲲……是鸟也。”人们不自觉将二者联系起来。隐约反映出
富有四海。”《国语·鲁语》曰:”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 了先民的一种自由意识,希望借助鸟翅而不在囿于水边。后来
从舜直到春秋战国都是一个富源为海和渔猎占主要财用地位 将鱼与龙联系起来,《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有鱼偏枯,民
的时代。《尸子》中“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人以鱼。”就是对 曰鱼妇。”所谓“鱼妇”后多称为“鱼龙”。民间常有龙族子弟化
当时社会生产形态作出的描述。夏帝芒曾“狩于海,获大鱼。” 鱼的传说故事。后世也有“(鲤)鱼跃龙(农)f-I”之典故。而龙本
(《竹书纪年》)周原卜辞Hl1:48可能占卜周王在渭水捕鱼之 身的形象和鱼也是不可分的,但龙之形象远大于龙本身的.先
事:“王其口?兹用。既吉,谓鱼?”鱼之重要及早期渔业的发展 民希望鱼可以拥有龙的神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人类 “服务”。
由此可见一斑。鱼对先民而言意味着富足,象征着存活。范家 先民也不啬于将鱼人化:郭璞注引《淮南子》说:“后稷龙在建
相“美万物甚多。但言鱼者,在下动物之多莫如鱼。”这为鱼 栖,其八死复苏,其半为鱼,盖谓此也。”《山海经》曰“有互人
(渔)文化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国,人面鱼身,炎帝之孙。”西安半坡和大溪墓葬的“珥鱼”及饰
另一方面,在母系氏族社会。生存环境恶劣,人类的寿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