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菊花诗》.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黛玉《菊花诗》

我读《红楼梦》《问菊》一诗 ?(2009-11-04 20:29:41) 转载▼ 标签:? 秋情 ? 问菊 ? 负手 ? 《红楼梦》 ? 林黛玉 ? 杂谈 分类:?诗词评论 ??????? ??????《问菊》 ??????林黛玉。曹雪芹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骨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 ? 这首诗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以林黛玉的身份来写的,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是个很特别的女子,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谈此诗前,先对诗中几个词语作一下浅注。 ? “秋情”:字面直解便是秋天的情景,而在这首诗中,是代指菊花。但是,作为诗的语言,天纵奇才的曹雪芹是不会如此浪费文字功能的,在诗中,秋情二字含有林黛玉对生活的感慨和思想,在这里,应视作是一种特定的情绪。 “众莫知”:即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正因如此,那和林黛玉一样孤独的菊花,应该可以认作知己,故有下面几问。 “喃喃”:不停地、低声地自言自语;在这里,未必定作有声解,可解作是心中的默语。 “负手”:两手交放背后,若有所思状。 “叩”:原义是敲打的动作,后引伸到叫门,例如“叩门一问”,有求见的意思。对于这个“叩”字,或者有人会认为极之不通:既是负手在后,又怎能以手叩之?其实,汉语文字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尤其在诗词中的运用,更是将汉文字的潜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曹雪芹在诗中用这个“叩”字,本意不是手敲,而是口问,应作询问解,照应喃喃二字。 “东篱”:这是出自陶渊明的诗,用“采菊东篱下”的句意,代指菊花。 “孤标”:独行特立、与世不群的孤高品格,标,即标格。 “一样”:解为同样,整句串起来:同样都是花,但你为什么这么迟才开? “底”:什么。为底,即为什么。 “圃露”:应在东篱。又:湖南常德有菊圃,初建于明代。 “庭霜”:借罗含庭菊之典。“圃露庭霜”,一露一霜,一指清冷之时境,二喻情怀之高洁。 “鸿归”:鸿,候鸟,秋时南归。黛玉家江南。 “蛩病”:蛩,蟋蟀;蛩病,解作秋虫渐老的意思。 “可”:是不是、有没有。 “解语”:能知话意、且可与之对话的意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玄宗曾把杨贵妃比作“解语花”。 ? ? 下面将全诗串起来试作一番肤浅的解读。 自那一场秋雨过后,天气明显地转凉了,但见日色澄明,云淡天高,寒山消瘦,落叶纷纷。面对时节的变化,敏感的人,总是比别人更多了一番愁绪——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谁知我心? 默默地行来,忽见一丛黄菊,灿然而放,她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背负双手,出神地注视着这一丛秋天里的精灵。啊,多可爱的花,竟然不畏寒霜,傲然而放,比起春天的桃花,你就坚强得多了!历古以来,你的高风亮节,受到多少高雅之士的欣赏和赞扬!你不甘苟合流俗、遗世独立的精神,给失落的灵魂带来了多少激励和启迪啊!我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能和你成为知己吗? 啊,你是那样的孤独,又是那样的高傲!独行特立、与世不群的你,到底是想偕谁一同归隐林泉?想来除了那风骨高洁的陶渊明,还有谁能与你作伴、啸傲江湖呢? 同样是芳信韶年,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为何独是你姗姗迟来,到了秋天才一展芳心呢? 你是否有所企盼?你等待的又是什么? 老圃露寒,华庭霜冷,世态人情,刀剑相逼,独力抗争的你,是否感到寂寞?北雁南归,秋虫渐老,光阴无情,生命短促,多情多愁的你,是否感到焦虑?倘若哪一天,我无奈地走了,你可还思念我么? 在这个清寂的世界里,别说没有知音可诉心声,在你一旁,还有一个与你一样孤独寂寞的人,也许,我们会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聊上一会儿。 ?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是赞美菊花的孤傲高洁,进而感叹知音难求,也是写有才华者和理想主义者,不为世俗所知解、所欣赏的冷落而孤寂、而无奈,借以抒发对命运的感想。全篇贯通着一种幽怨之意和渴望之情。 林黛玉以孤高自许,此一对菊之问,是拟人写法,实际上是等于在问自己。那么,她是如何发问的呢?都问了些什么?又有没有回答呢?接下来,试看诗中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起首“欲讯”二字,是带起全篇的引子,这时还没有发问,是想问而已。要问,自然要寻个对象,因为要问的是“秋情”,在春天里开放的花朵是不知道的,这就是“众莫知”了,于是她想到了菊花。“众莫知”一语才下,一缕孤独之情,便悠然上升,接下“喃喃”二字,竟是无人可语。看来,这“秋情”,也唯有去问菊花了。 “孤标傲骨偕谁隐?” 这一问,问的是性格,只有性情相近者才可问,亦才可答,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便是此意。林黛玉特殊的生活背景和超卓的情才,造就了她孤僻自洁的性格,不容于人人,只有贾宝玉欣赏她。那个“谁”字,表面上是问,其实答案早已是有的,这是进一步的肯定。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