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康德所说“主观的合目的性而无任何目的”若放在同一意识层面,也是不可理解的,是矛盾的,既然是“合目的”的,就说明有一个目的存在,假如根本就没有目的,“合目的”又从何说起呢(除非是认为合神的目的)?而放在不同的意识层面,则又是可理解的,即在显意识层面,审美是无目的的,美的事物与主体是无利害冲突的;而在无意识层面,审美则是有目的的, 由对象(美的事物)的意象为基础所构成的意境与主体是有利害冲突的,它是根据主体深层意识的期待构筑的,当主体置身于意境这个虚拟的时空之中,觉得它符合主体某方面或某些方面的需求(说得高雅一点是希望),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说就是“应当如此的生活”,无意识主体就会愉悦,就会陶醉其间,这就是所谓美的享受。 审美过程非常类似于白日梦,只不过它是在无意识层面进行的,并且是快镜头播放的,是压缩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无意识的需求与显意识的需求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综合的(诸多的需求融合在一起,包括高尚的与低俗的),因而也是模糊的,同时又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较长时间内变化很小,不可能有随意性。需求的内容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主体往往并不清楚。二者之间有时表现出一致性,有时则不一致,甚至相违。如对爱情的处理上就有这样的现象,主体可能在理智上憎恨对方,但在感情上却爱恋对方。 我们对美进行这样的解释: 美是主体对无意识需求(希望)在意境中得到虚拟满足(象征性实现)的积极性情感评价。 对于历史上纠缠不清的美与美感,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区分:主体当次的“积极的情感评价”就是美感;系列的,或者就整个人类而言的,亦即经过归类抽象之后,就是美。 中国传统哲学并没有将美与美感、审美感受与功利性评价严格区分开来,在这种思维体系中美没有被完全抽象出来,更没有被孤立起来。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审美活动的真实情况,即美本身(如果说有一个美本身的话)就是一种价值评价,即是根据我们主体的欲求对意境所进行的价值评价,而非外在于主体的本体。现代美学研究在西方的话语权下虽然注意到了美与价值的关系,但由于没有摆脱本体论的束缚,只是将美看成具有价值的“物”,而不是对“物”的价值评价,故不能认清它与主体的真正关系,所以不能对审美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需求理论解释美的可行性 二千多年来,美学家们始终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要顾及到美的绝对性永恒性这个逻辑预设,另一方面又必须要解释始终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审美现象,也就是说,他们想用一个绝对不变的东西去解释永远变化中的现象,这注定是个完成不了的任务。 若要真正解释审美现象,我们就必须抛弃荒唐的预设,运用辩证的具体的思维方式,用一种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的东西去解释它才有可能。本文用需求解释审美,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从美学史的角度看,这样的解释也是非常合理的。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曾给美下了许多定义,虽然都有些偏颇,但如果我们将这些定义归纳起来,就会发现它们实质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指明了美的众多特点,倘若我们进一步考究这些特点,就会发现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主体的需求(希望)。 例如我们说和谐是美的,说自由是美的等等,显然是因为我们需要它,它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需求是我们生命的根本所在,没有需求,我们的生命也将不复存在了,因此没有谁能替代它的地位。 恩斯特·布洛赫认为:对更好的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因此,人类所具有的最重要的人类学核心特征就在于希望。 恩斯特·卡西尔说:“我们更多地是生活在对未来的疑惑和恐惧、悬念和希望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回想中或我们的当下经验之中。” “思考着未来,生活在未来,这乃是人的本性的一个必要部分。” 用需求来诠释美,除了这个根本点之外,还因为:第一,对美的阐释来说,它完全可以涵盖所有的审美现象,这是其他任何一种美的特点都做不到的,它们对审美现象的解释多少有些片面。例如“自由”。人们都是需要自由的,向往自由的,因此凡象征着、暗示着自由的事物,我们都可以认为是美的。但人们也需要一定的不自由,秩序便是以牺牲一定的自由为代价的,弗洛姆不是还要逃避自由吗?更有甚者,有些人还以受虐现象为美 第二,与其他美的特点不同的是需求是一种心理趋向,而其他的特点基本上是状态的描述。状态是既定的,所以在进行理论阐释时它必须要确定下来,即这种状态处于何种程度才是符合审美需要的。如果它无法确定,那就不符合理论研究的需要了。仍以自由为例,首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自由本身的界定。众所周知,从理论上讲自由可以分为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而绝对自由与绝对不自由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相对自由,而相对自由的跨度是非常大的,事实上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哪怕是我们认为最不自由的状态中的事物,那么我们如何用自由来诠释美呢?如果说自由要受到某种规律的限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olidworks三维模板设计规范》.pdf
- 【清华大学】2023中国股票风险因子模型白皮书.pdf
- 水泥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doc
- 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乙醇储罐安全现状评价 12.29(修改稿).doc
- Dell戴尔Dell EMC PowerEdge R740 安装和服务手册.pdf
-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教案 第13课 智力游戏的类型与智力游戏的组织与指导.docx
- Anritsu安立 MS2690A MS2691A MS2692A信号分析仪操作手册.pdf
- 管道修复方案.docx VIP
- 2024年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创新题型——新定义问题 刷题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教案 第6课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