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射病的现场救治 转移病人,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 就地平卧,头部略垫高约20度。 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有呕吐物。 揭开衣扣以利呼吸及散热。 病人周围不要围人,保持通风。 热射病的现场救治 物理降温 目标:2-3小时内(从发病起计)将核心体温(一般以直肠温度为准)降至38.5 ℃以下,以阻断热损伤启动“炎症瀑布反应”。 临床研究已证实:病死率与高热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大于3小时者预后恶劣。因而,起病后3小时为抢救热射病的“黄金时间段”。 热射病的现场救治 物理降温 设置通风低温环境,暴露皮肤。 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降温办法。就地取材。泉水、井水等。 50%乙醇擦浴除敏感区外全身皮肤,并肌肉按摩。 4℃生理盐水200~3 00 mL进行胃灌洗 用4℃的生理盐水500~1000 mL插入直肠(深度不小于6 cm)行灌肠。 冷盐水胃灌洗、灌肠可反复多次。灌肠时注意灌入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每分钟15~20ml为宜。 全身浸泡于井水中。 4~10℃冷却无菌生理盐液静滴500~1000ml/小时 热射病的现场救治 药物降温 冬眠合剂1号: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杜冷丁10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250 ml,先快速静脉滴注20ml后,后用以20~50 ml/h的速度静脉维持。 对体温中枢有抑制作用,具有抗肾上腺素、抗组胺、抗乙酰胆碱作用。 可异常收缩的小动脉得以舒张,改善微循环。 治疗目标:镇静、嗜睡、关节松弛后。 关注血压,充分液体支持。 热射病的现场救治 药物降温 咪达唑仑 控温止痉:抑制产热,减少氧耗 。 一般给药法:先静注2~3mg/10分钟,后维持0.1~1ug/kg min。 个体化给药:先给有效量,再给维持量。 有效指标:①嗜睡或昏睡;②下颌、四肢肌松;③无寒战或抽搐;④无毛孔收缩。 半衰期 = 2±0.5小时 静脉过快过量可致呼吸抑制/暂停。人工呼吸支持。 热射病的现场救治 循环稳定 积极的液体复苏,生理盐水2000~3000ml/h,监测血压、脉搏、尿量和末梢循环等。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呼吸稳定 体位 清除分泌物和呕吐物 建立人工气道 尽早给氧 热射病的现场救治 连续性血液净化 置换液大量持续与血液交换,可带走大量热量,迅速降低核心体温。 清除内毒素及其他炎症介质,控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 保护内皮功能,阻止DIC进展。 治疗横纹肌溶解,替代肾功能,稳定内环境,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血流量180 ~ 220mL/min。 置换液量在2500 一4000mL/h 根据水负荷量,超滤率控制在50~500mL/h。 透析速度:1000ml/h 普通肝素抗凝 热射病的现场救治 便携式血滤机可以实现现场急救、转运时的血液净化的治疗。 热射病的转运 一旦怀疑参训官兵发生劳力型热射病时,即应转送至后方医院治疗。 后送指征: 患者体温>40℃; 给予患者行降温,如抬到阴凉地方,洒水,扇风等措施15分钟,患者仍然体温>40℃; 患者意识障碍无改善; 缺乏必要的救治条件。 热射病的转运 空调车或加强通风和降温 监测生命体征 给予必要的生命支持,如呼吸循环支持等 降温不能停。严密监测体温,0.5-1h一次。 了解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 及时和相关专家取得联系并接受抢救指导。 热射病的预防——热习服 热习服 Heat acclimatization 指对热环境不习惯的人,反复经受环境热负荷的作用,生理代偿能力发挥,不适感消失,生理紧张状态获得暂时改善,对热耐受能力提高的现象。 热习服具有可产生、可加强巩固、可减弱甚至脱失。 热适应 Heat adaptation 指世居或长期在热环境中生活和劳动者的热耐受能力比短期进入热环境者强的环境生理现象。 热习服训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暑措施,这个过程需要10~14天。寒区、温区部队进驻热区,或热区部队每年夏初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前,应组织部队进行热习服训练。 热习服的实施 适应温度 训练时的环境温度应由低到高,训练初期应避开极端高温天气,初始温度以气温30℃为宜,逐渐过渡到每天较热时间内进行训练,以气温在31~37℃为宜。 适应强度 在生理耐受限度以内,只有足够的训练强度,才能获得高水平的热习服,达到完成高强度训练的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运动量应由小到大,训练强度逐步增加。可采用行军、负重行军、球类或其它能提高心血管系统耐力的训练或运动交替进行;以热气候条件下越野和长跑训练效果较好,越野与行军联合训练效果更好。 适宜的训练周期 热习服训练初期每次训练时间最好1.5~2小时(不要少于50分钟),监测训练强度的生理极限方法:当训练停止时每个参训者自摸脉搏,军医发口令计时半分钟,了解生理耐受程度。每次训练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