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介绍.pptVIP

第四章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书·艺文志》评《诗经》:书曰:“诗言志,哥(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哥(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哥(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3.对《诗经》和汉乐府的评论 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重视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 第四节 王充对谶纬思想的批判和他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学观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 一、提倡真实,反对虚妄 对东汉谶纬神学思想的纠正。 《对作》: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 《佚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诗》云“畏天之威”,殆此谓也。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对作》: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说虚妄之文。何则?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虚惊耳动心也。是故才能之士,好谈论者,增益实事,为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空文,为虚妄之传。 虚妄之文产生的原因 《艺增》:言审莫过圣人,经艺万世不易,犹或出溢,增过其实。增过其实,皆有事为,不妄乱误,以少为多也……《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言鹤鸣九折之泽,声犹闻于天,比喻君子修德穷僻,名犹达朝廷也。言其闻高远,可矣;言其闻于天,增之也……《诗》曰:“维周黎民,靡有孑遗。”是谓周宣王之时,遭大旱之灾也。诗人伤旱之甚,民被其害,言无有孑遗一人不愁痛者。夫旱甚,则有之矣;言无有孑遗一人,增之也。 对儒家经典中夸张描写的曲解 二、增善消恶,有补世用 《自纪》: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佚文》:文岂徒调笔弄墨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文章须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超奇》: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观见其文,奇伟倜傥可谓得论也。由此言之,繁文之人,人之杰也。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岂徒雕文饰辞,苟为华叶之言哉?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文章应表里一致、内外相符 三、反对复古,提倡独创 《齐世》: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辨士则谈其久者,文人则著其远者,近有奇而辨不称,今有异而笔不记。画工好画上代之人,秦汉之士,功行谲奇,不肯图。不肯图今世之士者,尊古卑今也。贵鹄贱鸡,鹄远而鸡近也。使当今说道深于孔、墨,名不得与之同;立行崇于曾、颜,声不得与之钧。何则?世俗之性,贱所见而贵所闻也。有人于此,立义建节,实核其操,古无以过,为文书者,肯载于篇籍,表以为行事乎?作奇论、造新文,不损于前人,好事者肯舍久远之书,而垂意观读之乎? 批评世俗观念“好古而下今” 《超奇》: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故夫鸿儒,所谓超而又超者也。 推崇具有独创精神的“鸿儒” 《自纪》:夫笔著者,欲其易晓而难为,不贵难知而易造;口论务解分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当言事时,非务难知,使指闭隐也。后人不晓,世相离远,此名曰语异,不名曰材鸿。浅文读之难晓,名曰不巧,不名曰知明。 主张书面语通俗易懂,与口语一致。 · 第五节 王逸对《楚辞》的评论与东汉后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著有《楚辞章句》。南宋洪兴祖以此书为基础做《楚辞补注》。 一、对屈原人格的高度推崇 回应班固对屈原不知“明哲保身”的批评 《楚辞章句序》: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而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耉,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二、认为屈原作品并不违背“温柔敦厚”之旨 回应班固“怨刺其上”、“强非其人”的批评 《楚辞章句序》: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