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中国流行歌曲的奠基人》.docVIP

流行音乐《中国流行歌曲的奠基人》.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行音乐《中国流行歌曲的奠基人》

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教案 静宁二中 王倩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他们甚至改变了一个时代,他是我们现代社会的灵魂,是我们的精神人物。我们所学习的流行音乐,有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 二、教学目标 了解黎锦晖的生平及成就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个人简介 黎锦晖(Lijinhui 1891年9月5日一1967年2月15日)儿童歌舞音乐作家,中国近代歌舞之父。 1910年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学习民族乐器。使他从小受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1912年长江高等师范毕业后,在北京和长沙,任职员、编辑、音乐教员等。他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曾尝试着用传统曲调配上文言歌词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1916年参加北京大学音乐团活动,曾任《平民周报》的主编,这期间,他编写了两种歌曲集:一是《平民音乐新编》,以器乐曲为主;一是《民间采风录》,以声乐曲为主。1920年至1927年在上海主编《小朋友》周刊,创办中华歌舞专科学校。1928年组织“中华歌舞剧团”赴南洋演出。抗战时赴重庆,1940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建国后,长期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 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基于这种认识,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 各地。《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怜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传极广。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以保护儿童创造才能、反对封建教育为主题,文字通俗易懂,音乐语言简练、生动、明快,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导的学堂乐歌的传统。同时,他又是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能手。在这些儿童歌曲里,民歌、小调、曲牌等均成为创作的素材。在歌曲创作民族化方面,黎锦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黎锦晖转入流行音乐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上海已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乐便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1928年,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去香港、泰国、印尼、马来亚、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 已与他的儿童歌舞一起成为主要节目。1929年,由于经费困难滞留于新加坡无法回国,他遂接受一家书局的订货,短期内编写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歌曲即成于此时,大获成功。“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中一个重要团体。中国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严华,流行音乐作家如黎锦光、姚敏都在这个团里。聂耳也是从这里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间,黎锦晖还为《人间仙子》等十几部电影配乐,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时,他也搞舞厅音乐,把民间旋律爵士化。当时的“百代”、“胜利”等唱片公司大量录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上举《毛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作品格调不高,有的相当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当时即受到广泛批评。聂耳就曾撰文斥责这些作品。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起步之初并没有走一条健康之路。除内容平庸外,音乐上的粗制滥造,演唱上的卖弄风情、嗲声嗲气都为其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为代表的群众性歌曲。 抗战时期,在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发下,谱写了《向前进攻》等抗日歌曲,标志着创作作风的转变。建国后,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写过一些美术片的电影音乐。 音上个世纪初,中国的儿童音乐教育是非常可怜的,只有在教会里才能听到歌唱;音乐课上的儿童歌曲,也 大多用外国现成的曲调,填上中文歌词。就连北阀时流行的那首至今脍炙人口的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竟也是借用一首法国摇篮曲《约翰弟弟》的曲调。 中国有自己的儿童歌舞音乐是自黎锦晖开始的。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记得一首歌,叫《可怜的秋香》,在穷人还没有解放的社会里,人们唱这首歌是要掉眼泪的。中国现代音乐史家分析:这样的歌,极为朴素但手法高超,是作者的心灵在音乐上的映照。黎锦晖在音乐上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幼年时就痴迷于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