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侧倒L切口和传统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后侧倒L切口和传统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探讨后侧倒L切口锁定钢板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漂浮体位下倒L切口锁定钢板治疗和传统术式治疗,术后随访2年,比较骨折复位及愈合程度、HS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及2年随访,HSS评分及Rasmussen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漂浮体位下三柱固定。连硬麻醉生效后,患者取漂浮体位,基于侧卧位,下肢旋转呈俯卧位。患肢大腿根部扎气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单,无菌布局。后侧切口起自?N窝中间,在Langers线的上侧和内侧平行走向。至?N窝内侧边缘时转向下切开深筋膜,充分牵开皮肤筋膜,术中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分离腓肠肌内侧头并拉向外侧,即可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后柱。同时,要用Hoffman拉钩保护?N窝后部的神经血管束,复位并固定后内侧骨折块,然后,通过骨折窗处理后外侧的骨折。最后,经前外侧入路处理胫骨平台外侧骨块或进行加压。同时探查关节腔、半月板及韧带。直视下撬拨塌陷关节面直至肉眼观察平整,骨缺损处取同种异体骨填塞。C臂机透视满意后。逐层缝合,加压包扎。如不满意,再次调整关节面平整度和力线。对照组切口采用传统术式进行,其余同观察组 术后12 d拆线,4~6周开始扶拐不负重下地活动,3个月后开始部分负重,术后第6月及2年复查X线片,采用HSS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以决定膝关节负重情况 1.3 观察指标 HSS评分系统是由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制定的诊断膝关节功能的评分标准[2]。总分100分,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60分以下为差。采用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评价X线片表现[3]。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综上所述,后侧倒L切口下三柱固定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胫骨平台复杂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可使骨折获得更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同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但是由于本研究病例数有限,这可能会造成分析结果偏倚,且随访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随访 参考文献 [1]罗从风,胡承方,高洪,等.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3):201-205. [2] Barei D P,O”Mara T J,Taitsman L A,et al.Frequency and fracture morphology of the posteromedial fragment in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patterns[J].J Orthop Trauma,2008,22(2):176-182. [3]蒙家辉,黄家基.空心加压螺钉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6):701-702. [4]王永军,刘宗仁,马象武.双切口双钢板固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6):709. [5]党洪胜,何少斌,常巍巍.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08,11(2):171-173. [6] Potocnik P,Acklin Y P,Sommer C.Operative strategy in postero medial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proximal tibia[J].Injury,2011,42(10):1060-1065. [7]陈方庆,罗从风,陈健,等.CT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11):1019-1021. [8] Brunner A,Horisberger M,Ulmar B,et al.Classification systems f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 improve their reliability[J].Injury,2010,41(2):173-178. [9]黄成富.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外伤性胸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67-68. [10]郭飞.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3):130-13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