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译理论下外事口译中文化冲突应对策略.docVIP

变译理论下外事口译中文化冲突应对策略.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译理论下外事口译中文化冲突应对策略

变译理论下外事口译中文化冲突的应对策略   【摘要】外事口译现场气氛紧张,时间有限,其中的文化冲突可造成沟通误解,阻碍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口译员必须寻求灵活变通的策略而非一味追求全译,这一理念恰与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相契合。本文分析了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提出了较适合用于应对文化冲突的变译策略,即阐译,摘译,编译、译述和缩译;创造性地将变译理论与口译实践相结合,旨在进一步探索其应用空间 【关键词】外事口译 文化冲突 变译策略 一、变译理论 变译理论由黄忠廉教授提出,其主体理论框架包括增、减、编、述、缩、并、改7种变通手段以及阐译,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等11种变译方法。变译就是为了满足特定受众在不同环境下的需求,其过程更加注重灵活变通和表达的完整性 二、外事口译中的文化冲突 外事口译涵盖范围广且形式多样,有限的时间和紧张的现场氛围都会对译文质量造成影响。外事口译中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传统差异:包含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宗教信仰,地理和环境差异等。双方若不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像庙会,道家思想,“fish in the air”这类带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必然会使人产生困惑 2.思维差异:中国人属形象思维,注重整体,天人合一,说话方式婉转迂回;而西方人属抽象思维,强调个体,青睐逻辑推理,语言直接 3.历史背景差异:许多习语,典故,俚语源于历史大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鸿门宴”,“meet ones Waterloo”等 可见,“口译即交流”,为保证双方沟通顺利进行,译员必须灵活变通 三、文化冲突在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 1.词汇层面:“阴”、“阳”、“风水”这类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词;有些特定词汇在一种文化中是褒义词,然而在另一种文化中是贬义词,如:在西方,“dog” 象征着忠诚和友谊,而“狗”这一意象在汉语中总是与“狼心狗肺”等贬义词相关 2.句子层面:文化冲突体现在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句法结构及句子中隐含的敏感文化内涵等。就社交套语而言,感谢、尊敬、寒暄等社交套语的表达方式也截然不同 四、外事口译中文化冲突的变译策略 针对词汇层面的文化冲突,可采用如下变译策略: 1.阐译:即“在译文中对原作内容直接加以阐释”。例如:“……反对个人主义。”译为“Opposing individualism aiming at just caring about ones own interests and benefits.” 汉语中,“个人主义”指谋求个人私利,以我为中心。而西方文化崇尚个体性和独立性,“individualism”含褒义。译员没有将“个人主义”直译,而是在后面增添了解释,妥善地避免了文化冲突 2.摘译:即选取原文最重要的意思并删去次要信息。例如: “敞开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2014年王毅在第69届联合国大会的发言)” 译为“Only by being open and inclusive can we…”成语“海纳百川”若直译,则费时费力且可能造成误解。译员采用了摘译策略,只截取其中心思想“开放和包容”,删去了不必要的意象“海,百川”,译文更简洁清晰 3.编译:即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固定结构,大胆打破语言框架,在理解原文核心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语言重组。例如:“只有相互补台,才能好戏连台。”(2014年王毅在第69届联合国大会的发言)译为“Only by helping each other, can countries prosper.” “补台”和“连台”都与中国传统京剧相关,若逐一解释则显得冗余。译员整体理解原文表达的内涵,运用变译策略,打破框架限制,重新整合输出,译文更易于理解 针对句子层面的文化冲突,可采用如下变译策略: 1.译述:即“用自己的话转述源语”。此策略重在“述”字,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阐释。例如:“一路辛苦了”译为“Youve had a long trip.” 接待外宾时,中方领导人仅想表达热情和欢迎,若是直译为“You must be tired.” 外宾可能会误解为自己看起来疲惫不堪。译述策略的应用使得译文更符合语境 2.缩译:即“浓缩”原文中心内容。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译为“Long distance separates no bosom friends.”此句为告别时的社交套语,若全译诗句则不切实际,译员采用缩译策略,浓缩“海,知己,天涯,邻”等意象,只表达其核心思想,更简单高效 由此可见,合理地采用阐译,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等变译策略,可化解或避免外事口译中的文化冲突,使口译过程更高效顺畅。变译理论在口译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