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中近义词整理归纳.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文言文中近义词整理归纳

初中文言文中的近义词整理归纳   汉语里的近义词很多,所谓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等。本文试就初中语文课本里文言文中常见、常用的近义词做一整理与归纳 1.“疾”与“病”。“疾”与“病”是近义字。平时我们习惯连在一起说:“疾病”。包括很多官方、医学的宣传资料都普遍混用。《说文“小病”,不及时医治,就会加重变成“病” 2.“饥”与“饿”。有死者曰大饥,无死者曰大饿。――《谷梁传》疏引徐邈说。也就是说饥比饿要厉害,很久不吃东西都有死的人了用饥,例“闹饥荒”,就是成灾难了。饿就是胃要空了,但没到几天或很久没吃东西要死的程度。饥饿一起用就是饿得无法忍受了 3.“哭”与“泣”。“哭”是会意字,“泣”是形声字,有声有泪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看来哭泣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有区别的 4.“沐”与“浴”。“沐”是形声字,“浴”是会意字。在古代,“沐”和“浴”是不一样的:“沐”是指洗头,“浴”则是指洗澡。“沐浴”连在一起,表示洗澡。比喻受润泽或得到某种恩惠,如“沐浴皇恩” 5.“器”与“械”。“器”是会意字,本义为器物、器具。“械”是形声兼会意字,本义为枷、镣铐一类的刑具。械作为器物的总称,《说文》:“有盛为械,无盛为器。”是说,有盛物的构件叫械,没有盛物的构件叫器 6.“薪”与“柴”。这二字都是形声字,区别如《礼记“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 7.“赋”与“税”。“赋”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税”收产生初期用来满足军事需要征收的军需品叫作赋。如征用的兵车、武器、衣甲等。所以赋字由“贝”加“武”二字组成,即货币用于战争的意思。而中国古代的税最早是指对土地产品和工商业的征收。用于国家一般经费。如《汉书“初税亩”以后,各国的军赋改为接田亩征用,如鲁国的丘甲规定方一里为井,十六井为丘,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由于按田亩征收军赋,赋和税的名称才逐渐混用,统称赋税 8.“魂”与“魄”。二者均为形声字,古人认为魄是阴鬼,魂是阳鬼;魄是先天的,随形而生,魂是后天的,随气而生。如《左传“人生始化为魄,即生魄,阳曰魂。” 9.“州”与“洲”。在上古,只有“州”字而没有“洲”字,《说文解字》中就没有“洲”字。“洲”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水中陆地,如长沙的橘子洲、武汉的天心洲,(分别位于湘江和长江中,在地貌学上称江心洲)、珠江三角洲。二是指大陆,如:亚洲、澳洲、欧洲。中国地名中含“州”字的的确不少,如:荆州、兰州、杭州、广州,有的地区近水,有的远离江河,为什么近水的地名不取用“洲”而采用“州”字呢?这就需要从历史上找答案了。“州”是我国的一种行政区划,远在秦朝以前我国有九州,东汉时将全国划为十三州。此后,地方行政上基本分为州、郡、县三级。直到明、清朝时,州的范围缩小了,州的名称相应地就增多了,今天凡带“州”字的地名的由来,多与古代州名有直接关系。另,一个是指大范围的,一个是小范围的 10.“山、岭、陵、丘”。这四字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到,要注意:古代“山”“岭”“陵”“丘”四个字的含义是有所区别的。“山”是指石头大山,“岭”是小而尖的山,“陵”是大土山,“丘”是夹在大山中间的小土山 11.“作”与“做”。“做”是“作”的后起字,一般认为,“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二者的用法大致如下:(1)从语体色彩来看:区分“作”“做”用法的基本标准是“文”与“白”。“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2)从语义内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泛化;“做”表示的动作性很强,意义比较具体、实在。(3)从语法特征来看:宾语是双音节动词,多用“作”,在这种情况下,宾语成为名物化的动名词,“作”的动词性已经虚化;宾语是双音节名词,多用“做”,表示做某件事或某方面的事 12.“赤、朱、丹、殷、绛、红、绯”。在古代表示红颜色的有好几个字,如“赤”“朱”“丹”“殷”“绛”“红”“绯”等。如果按照由浅及深的不同程度而排列的话,那么这七种红应该是这样:红、绯、丹、赤、朱、绛、殷。“朱”是大红,“绛”是深红,“殷”是黑红 13.“唯、维、惟”。“唯”“维”“惟”三个字的本义不同:“唯”的本义是应答声,“维”的本义为绳子,“惟”的本义为思。但在“思”的意义上,“惟”“维”通用;在范围副词“只”的意义上,“唯”“惟”通用。只有作语气词时,三者都通用 14.“歌”与“谣”。“歌”与“谣”在古代是不同的。《毛传》上说:“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也就是说,有乐曲相配的就叫作“歌”,没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