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反思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温开照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0)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引起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民族文化如民间工艺、民族歌舞、语言文字等面临消亡。民族文化的保护要通过寻找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与宣传来进行,民族文化的意义在于能为全球生态保护、改善人们温饱解决后空虚无聊提供良方。 关 键 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温饱解决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需要发展。但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面临不可持续的危机,如何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丰富多彩的各少数民族文化,让它们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面临危机的表现 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前者主要指衣、食、住、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承载着各个民族独特的历史与风情,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东西,自己的特点,各个民族的特点都很明显;精神文化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音乐舞蹈、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祭祀活动等等,如侗族的大歌、苗族的舞蹈、藏族的宗教。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都面临消亡的危机。下面举几个主要表现: 少数民族的民间工艺产品及其手工技术走向消亡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少数民族地区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与现代工业制造相比耗力耗时,成本太高而没有竞争力,没有年轻人愿意做而找不到传承人并走向消亡。“资料记载,贵州民间产漆器的地区清末至解放前泛指毕节、大方、德江等10地。现在仅大方县还保持有漆器生产,与原来生产的地域相比我省蚕桑技术的保存只占40%。不仅如此,原在威宁等5个县分布均匀的民间开采铜矿技术现在全部消失。此外,桐梓的井盐、毛毡,遵义的油绸,仁怀的沙酒,赤水的竹篦和先炳生铁锄,思南的丝线,安顺的皮革器和牛皮毯,雷山的石印,黎平的树皮布,安龙的龙溪砚,铜仁的葛布和麻布,兴义的三清镰刀等项目都已消失。贵州传统工艺中濒临失传的项目就更多了,比如,沿河的土家族乐器,盘县的雕版印刷,贵阳的雄精雕等。省博物馆传统工艺课题研究组初步调查统计,贵州传统工艺濒临失传的项目占15.6%,已知失传的项目约占5.6%。”[1] 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化面临危机 1、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濒临消亡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魂,是少数民族独特的艺术与风俗习惯的基础与载体,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语言表现了多样的民族风情,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伴随的西方强势文化的飞速传播、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普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濒临消亡的危境。许多学者 云南政协委员石锐呼吁加大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力度,他说:“一个民族如果失去自己的语言,那它的精神文化也将丧失,对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力度应该加大。”“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其中有十五个民族是云南独有的,如白族、纳西族、傈僳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彩。但近几十年来,云南十多种民族语言正面临濒危。”[2] 在广州举行的“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北大、复旦等内地各高校和香港的40多名学者共同发出紧急呼吁:保护我们国家濒危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现在,全国会讲满语的人只有150个了!”……“1992年,我们到潮州一个畲族聚居村调查,发现320个村民中只有6个人会讲他们民族的语言——畲话。当我们去年再去的时候,会讲畲话的只剩下3个人了,另外3个已经过世。估计再过几年,就没人会讲这种民族语言了。”“中国已发现的少数民族语言有120多种,目前是每一到两年就会消亡一种。”[3] 2、少数民族歌舞等难以传承 经济的全球化,消费文化的传播,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民间歌舞賴于生存的环境改变了,民间歌舞等艺人的老化,很多年轻人都出外打工,没有时间和心情向老一辈学习,打工的少数民族年轻人有些受到强势工业与消费文化的影响,对民族民间文化甚至产生了自卑感,认为是落后的东西,思想上行动上有抵制,言论上有贬低,歌不会唱或不再去唱,舞也不会跳,渐渐的便完全失去和抛弃了传统的民族歌舞,致民族歌舞后继乏人。 “会唱传统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以广西巴根屯为例,会唱传统民歌的只有11人,而能唱全的不足3人。甘肃省永靖县政协主席马永清说,青海、甘肃两省少数民族除了花儿的传统演唱方式和演唱环境保存得比较完整外,其他传统民歌的演唱已经没有了,特别是一些记载着民族历史的民歌。四川音协表演艺术部主任赵小毅说,在四川的演艺舞台,民歌的份额正在减少。至于民间,偏远地区的原生态民歌尚没有遭到冲击,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一些距离城市较近的少数民族的民歌正在减少。九寨沟著名的南坪民歌现仅有8人能演唱大多数曲目;羌笛演奏者亦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