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商隐诗两首概要1
“锦瑟无端五十弦”在全诗中什么作用?“无端”有什么意味? 作用:1 起兴之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2 瑟声清幽哀怨,奠定伤感基调 3 锦瑟具有象征意义,象征诗人的美好年华 “无端”的意味 1 “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 2 此语看似无理,实则是诗人故意借埋怨锦瑟之多,委婉表达自己忧伤繁乱的心绪,语痴而情深,非五十弦不足以表达。 3这种手法叫“无理而妙”,是妙手偶得的诗家语。 无理而妙 类似语句不在少数: 《啰唝曲六首》刘采春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自无枝叶分,莫恐太阳偏。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无理而妙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怨/伊州歌》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马 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1 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2 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 3 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与杨贵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4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②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颔联与颈联的今昔对比,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2、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1)(2)两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这首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品格和精神?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牵牛”对“驻马”,以虚对实,不仅属对工整而且对照鲜明:如果没有当年对女色的沉湎,对朝政的荒废,怎么会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没有家国,谈何爱情?这样的今昔对比是尖锐、辛辣的。 颈联 【赏析】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莫愁”,指代普通的民间妇女,同时也借“莫愁”的字面之义反衬李、杨爱情的“长恨”。 贵为天子,连一个女人都保不住?这一问发人深思,不仅如此,还推翻了红颜祸国的偏见,把责任直接归结到唐玄宗身上。 尾联 【赏析】 《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 ①从整体上看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是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分析《马嵬》的主要表现手法。 ①借古讽今,诗人以史为鉴, 抒发兴亡之感; ②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的运用: 首联:贵妃已死与海外招魂的对比;今生已了与来世难知的对比; 颔联:承平年代鸡人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