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千古的昆石诗.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芳千古的昆石诗 王晓阳 昆石与琼花、并蒂莲一起,名列昆山三宝。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雅士,对昆石进行吟咏。这些吟咏诗歌,或者描述昆石之色泽形状,或者赞美昆石之气节品格。通过对这些昆石诗的赞美,昆石的形态得到传神的描绘,昆石的名声得以远播。本文旨在对这些昆石诗进行解读和品味,从中领略昆石的妙处。 吟咏昆石之质的诗歌 最早记录昆山石的著述,是宋代杜绾的《云林石谱》。《云林石谱》描绘昆山石之质,说: 昆山县石产土中,多为赤土积渍。既出土,倍费挑剔洗涤,其质磊磈,巉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无声,土人唯爱其色洁白,…… 令明代张应文《论异石》称: 昆山石块愈大,则世愈珍。有鸡骨片、胡桃块二种。惟鸡骨片者佳。……色白如玉,玲珑可爱。 赏石的人自有赏石的眼光。他们客观描述了昆山石的颜色、形状、品类。昆山之石到了诗人眼中,有了文采辞藻的比兴修饰,似乎脱胎换骨,一下子光彩华润,形神兼备。 昆石之咏肖而真 元代著名文人兼书法家郑元祐,本是浙江遂昌人。后来侨居吴中四十年。郑元祐学问很高,顾嗣立《元诗选》说他“富贵声利一不动其心,浙省台宪争以潜德荐之,自以臂疾不愿仕。”当时吴中碑碣序文之作多出其手,时人和后人都把他做为吴中学人的代表,被称为“吴中硕儒,致声前元”。因为他喜欢讲学,就在平江路担任“儒学教授”,声望在吴中一带非常大。 这样一位大文学家,却是昆山的常客。当时,昆山富豪顾阿瑛的“玉山佳处”成为四方文人名士文会的胜处,“良辰美景,士友群集,四方之士与朝士之能为文辞者,凡过苏必至焉。”当时参加文会的有杨维桢、柯九思、李孝光、郑元祐、陈基等,这些人都以文章儒学擅名当代。而郑元祐所作的碑碣,文章书法都工整典雅,称得上绝妙,所以东吴人士都推重郑元祐,认为他的碑碣远远超过翰林院那些馆阁大臣所写的馆阁体文章。所以郑元祐堪称“东吴士人”的领袖。郑元祐因为是“玉山佳处”的常客,所以对昆山非常熟悉。出于对这位名士的敬重,顾阿瑛挑选了一件非常美丽的昆山石送给了郑元祐。郑元祐看到这块昆石,长度有一尺来高,石色洁白,石质润滑,似有层峦叠嶂,又感觉如玉带盘曲。更难得的是:昆山石上隐隐还有很多亮晶晶的荧光,闪闪亮亮,惹人喜爱。郑元祐得到了这样的昆山石,欣喜非常,忍不住提笔赞美道: 昆冈曾韞玉,此石尚含辉。龙伯珠玑服,仙灵薜荔衣。一泓天影动,九节润苗肥。阅世忘吾老,苍寒意未迟。 这首诗极力赞美昆山石的“美质”。他说:“出产于昆山的美玉,看上去熠熠闪光。看这昆山石的形状,好似仙人身穿的珍珠服饰一样褶皱均匀,又好像是女神身上披的香草长裳一样层层叠叠。……这块昆山石给人一种历尽沧桑岁月的苍寒和古劲,使人忘记了人类和自我的短暂。 玉山佳处还有一个贵客,是元代的文人雅士兼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本是浙江杭州人,为宋代皇亲之后裔。年少时就遍游天下名胜,诗文名闻天下。张雨曾经到京城中的一座道观中居住,京中士大夫和文人雅士,如褐戴、袁桷、虞集、范榨等,皆争相与之交游。著名书画家倪瓒盛赞张雨“诗文字画,皆为当朝道品第一”。元仁宗听到他的名气,想授官给他,张雨坚辞不仕,日以著经作诗为业。 张雨虽然不给皇帝面子,不肯折腰为皇帝做官,表现出了士人的高节之气,但是他和昆山顾阿瑛却十分要好。慷慨好客的顾阿瑛也给张雨赠送了昆山石,张雨得了这昆山石,诗性大发,提笔连写了两首昆山石诗。 第一首诗,是《得昆山石》:   昆丘尺壁惊人眼,眼底都无嵩华苍。隐若连环蜕仙骨,重于沉水辟寒香。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与作先生怪石供,袖中东海若为藏。 从这首诗里来看,张雨得到的昆山石有一尺来高,颜色是晶莹洁白的,而且有玲珑剔透的美。因为张雨一眼看到昆山石就很惊讶,眼睛为之一亮,啧啧称赞这块山石充满洁净明艳之美,没有嵩华山的苍翠之感。从形态上看,张雨得到的昆山石坚韧刚劲,又有峰峦峻秀之态,所以张雨有“蜕仙骨”、“重于沉水辟寒香”之赞。 张雨一生曾度入道观做了道士,半隐半俗的生活以及特殊的审美情趣,使在张雨眼睛里的昆山石,不仅是奇宝尤物,而且具有一定的灵根。在他的另一首诗文中,就把昆山石称之为“云根石”,这时他笔下的昆山石,则具有了超凡脱俗的异类仙品的材质,读来更加令人美不胜收。 第二首诗,是《云根石》: 隐隐珠光出蚌胎,白云长护夜明台。直将瑞气穿龙洞,不比游尘汙马嵬。岩下松株同不朽,月中鹤驾会频来,君看狠石英雄坐,寂莫于今卧草莱。 张雨描写的云根石,就是昆山石。因为昆山孤峰特秀,上接白云,所以被称为“云根”。张雨赞美昆山石如同出自蚌胎的珍珠明亮绚丽,又如夜明珠一样被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