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明的过渡、鼎盛——魏晋南北朝、隋唐汇编
中华文明的过渡、鼎盛 ---魏晋南北朝、隋唐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220-589) (581-907年) 阶段时间 ——中国古代文明的过渡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 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 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 思想 民族交流频繁,民族融合成主流; 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 思想:儒受冲击,佛、道、儒三教合一; 文化:出现书法; 阶段特征:隋唐 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 (本国内) 对外关系(国与国) 思想 开明民族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国家大一统,政局相对稳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 小农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中华文明鼎盛 思想:佛、道、儒三教并行; 文化:全面繁荣。 开放政策,加强与亚、欧联系;中华文明圈开始形成 1.宰相制度变迁(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1)魏晋:三省体制的出现 汉武帝创立中朝掌握国家决策大权,此后中朝官员地位和权力不断提升,到东汉时已形成尚书台。到魏晋时,三公已完全被架空,成为荣誉头衔,而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形成三省制。 与秦汉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是三个机构, 比三公以三位首长统辖大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与隋唐相比,三省权力划分尚未制度化。 一 魏晋南北朝、隋唐政治史 (2)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3)唐中后期:节度使 比较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不同点 (1)设置目的: (2)分权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 (3)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4)实质: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体现的是专制色彩;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体现的是民主特征。 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2、九品中正制 (1)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3)评价: 形成之初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这一制度的实施,中正官职为世家大族所把持,成为保证士族统治特权的制度,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 (2)标准: 家世、品德、才能并重 →家世成为唯一标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朝代 制度 选拔方式或标准 西周 世卿世禄制 官位世袭 战国、秦朝 军功爵制度 军功 汉代 察举制 以品行举荐为官,举孝廉为主 魏晋 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 唐代 科举制 考试选拔人才 特别提醒: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是: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到以学识才能为主;选官方式由以地方评议为主到以考试作为主要依据;选官权力由地方为主到以中央机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 考查重点 选官制度的演变 实质:将知识分子纳入皇帝的控制范围,维护君主专制 原因:a.从根本上说是秦汉以来经济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b.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且具有很强的割据一方的政治经济实力,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封建国家的巩固稳定。 科举制的影响:极大地冲击了血缘政治; 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促进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高素质人才 推动文教事业的发展; 把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局限性: 1.农业:①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曲辕犁 ②曹魏时,翻车用于灌溉。 ③土地制度: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出现,隋唐发展,武则天时,逐步破坏,唐后期被废除。) 2.手工业:①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②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③民间手工业在此时遭受摧残。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 3、商业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远、交通便利地方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土地兼并与均田制的关系 (1)土地兼并严重必将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为限制土地兼并, 保护小农和政府的收入,从北魏到唐代实行均田制 (2)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直土地兼并的作用,但是未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的继续,国家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就无法推行下去 4.中原人口第一次南迁高潮:中原战乱,黄河 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大量汉族人口 迁移到南方。 5.江南经济的发展: 原因: 表现:工商业发展,出现建康(南京)百万人 口大城市。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南方初步发展(奠定基础) 1、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