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群与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研究剖析
亚洲城市群: 以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最为著名,它由东京、名古屋、大阪三个城市圈组成,大中小城市达310个,包括东京、横滨、川崎、名古屋、大阪、神户、京都等大城市,全日本11座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座分布在该城市群区域内。 (二)发展特点 1、城市群内部结构关系的特点 一是向心式单一中央核心城市城市群结构模式;其共同特点就是有一个超级城市,如同一座高耸的塔,伟岸地耸立在这个城市群之中,并以极强的带动辐射功能影响着城市群的每一城市。 二是多中心齐头并进的城市群结构模式。其共同点是多个中心城市平衡发展、各司其责,没有一个占绝对优势和领导地位的核心城市。 2、城市群形成中的特点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 社会与经济资源集中。 ③ 城市等级体系完备。 二、国内三大城市群比较 1、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757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2005年GDP总量为19124.98亿元,占全国的19%, 2、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其土地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 3、京津唐城市群 京津唐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3个地级市,以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县级市。土地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34%;人口2762万,占全国的2.15%。其中科技人员占本区域人口总数的3.65%。 (三)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1、工业化是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2、外向型经济是城市群发展的外在带动力 3、产业集群是城市群发展的强力催化剂 4、核心城市是带动城市群发展的“龙头” 5、注重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 6、发挥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 7、构建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分工协作关系 8、大力加强城市群内交通网络的建设 9、城市群内城市避免同质竞争,错位发展 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开发建设基本情况 (一)重要意义 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的背景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 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 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二)基本情况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支柱产业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关于生态建设的近期部署 长江经济带部门省(市)协调合作动态 三、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构想 (一)江西现状 1、龙头昂起 按“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思路,打造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核心板块,昂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依托省会南昌首位城市优势,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打造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发挥九江沿江门户城市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完善立体交通网络,打造长江中游航运枢纽和国际化门户。以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对接互补为总方向,加快昌九一体化发展。两年多来,南昌临空经济区、共青城先导区建设稳步推进,昌九核心增长区逐步形成。目前,南昌、九江两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35%,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2、两翼齐飞 支持沿沪昆线两翼展开的各设区市发挥优势、壮大实力,形成特色鲜明、竞相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赣东地区以工业园区、口岸物流等开放载体和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开放合作机制,以上饶“重要增长极”、景德镇“世界瓷都”、鹰潭“世界铜都”为标志的“一极两都”开放新格局正加快形成。赣西区域光伏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发展加快,“新宜萍”城镇密集带建设快速推进;吉泰走廊重要增长带建设成效明显,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和“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重点的“三区”建设展现新的活力。 3、苏区振兴 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快振兴发展。集中力量解决土坯房和棚户区改造、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升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PS防水卷材施工方法.doc VIP
- 浙江大学《博弈论》完整课件.ppt VIP
- 民机复合材料结构用高温固化胶膜研发实验室项目环评(2021年新版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VIP
- NB_T 31011-2019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docx VIP
- 实施指南《GB_T18233.4-2024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通用布缆第4部分:住宅》实施指南.docx VIP
-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pdf VIP
- 光面爆破工程技术设计规范.docx VIP
- 高中趣味数学 标准课件 图文.pptx VIP
- 二年级上册卷面提分书写脱格训练硬笔书法.pdf VIP
- 汽油柴油质量要求及及其质量指标要求.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