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下宫殿式建筑遗存.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学东渐下宫殿式建筑遗存

西学东渐下宫殿式建筑遗存关键词:京师图书馆 广化寺 居仁堂 文津楼 永乐大典 中国国家图书馆自成立以来已有百年的历史,她的产生、成长、发展和壮大与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紧密相连。从京师图书馆到文津街北京图书馆,再到现代化的国家图书馆一、二期新馆,这一系列变化也见证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程。一个世纪以来,国家图书馆在引领和推动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搜集和保存中国文献典籍和世界文化遗产,在传承文化、服务社会诸方面,承担了应有的历史重任,发挥了重要社会职能,使百年国图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殿堂 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建于清代的京师图书馆。20世纪初,在变法图强和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有识之士力奏清政府兴办图书馆和学堂,以承扬民族文化,吸收先进科学。1909年(清宣统元年),清廷重臣张之洞执掌学部,奏请设立京师图书馆。同年9月9日,宣统皇帝御批兴建京师图书馆,由学部主持在什刹海北岸鸦儿胡同的广化寺筹备建立,四品翰林院编修缪荃孙为首任监督但由于清末政局不稳,难以重视文化事业,因此直到清帝逊位之日,京师图书馆始终没有正式接待过读者 民国政府成立后,京师图书馆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并将其改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任命江翰为京师图书馆馆长,继续筹备开馆。1912年7月,江翰呈报北洋政府教育部的京师图书馆阅览章程十八条获得批准,同年8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1912年8月27日,京师图书馆在广化寺开馆。当时藏书5424部,151375卷,52326册,其中善本880部,28412卷,10822册。1913年2月,江瀚调任他职,教育部派社会教育司司长夏曾佑负责兼管京师图书馆,在夏曾佑不能莅馆主持馆务的情况下,京师图书馆的管理之责,由教育部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周树人(鲁迅)负责管理。1913年lO月,因广化寺馆舍狭隘潮湿,不宜存放图书,且地址偏僻不便阅览,教育部决定改组、迁移该馆。1915年6月,教育部议定原国子监南学旧址为京师图书馆新址。京师图书馆从此开始建立规章制度、接收典籍等相关筹备工作。1917年1月26日,该馆在安定门内方家胡同清国子监南学旧址开馆。在鲁迅负责该馆工作期间,1917年4月,该馆获得接受国内出版物呈缴本的权利,并入藏了《永乐大典》残本和文津阁藏《四库全书》 1925年10月22日,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签订《合办国立京师图书馆契约》,同年11月5日,成立了以范源濂为委员长的国立京师图书馆委员会,任命梁启超、李四光为正副馆长。1926年10月,教育部通知将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并对机构进行了调整,改图书、总务两部为总务、采访、编目三科,奠定了图书馆的业务基础 1928年6月,北伐成功、南北统一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改称北平。国立京师图书馆奉大学院令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陈垣等5人组成国立北平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委员会选定中海居仁堂为图书馆新址 192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居仁堂举行开馆典礼。开馆后废除了购券阅览和周一闭馆的制度,长年开放。1929年8月,北平图书馆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建立的北海图书馆合并,接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归国民政府教育部领导,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举行第三次常会上推举蔡元培、袁同礼为国立北平图书馆正副、馆长。这一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开始独立行使国家图书馆的职能,直到1933年在南京建立了国立中央图书馆,后者与北平图书馆一同行使国家图书馆职能 1931年,在文津街北平图书馆新馆落成(即今国家图书馆分馆)。文津街新馆是当时远东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共耗费银元二百四十余万元,皆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占地面积七十六亩,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较之美国国会图书馆决不逊色。有学人记载“单是它那中央大厅两侧下楼梯的卫生间,铺地六角小瓷砖,外面看不到里面,里面能看到外面的窗玻璃,一色都是美国货,比北京饭店的还讲究”。新馆的落成,不但在国内外图书馆界与建筑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改变了国立北平图书馆馆无定所的局面。此后,国立北平图书馆的人才培养、馆藏建设、目录索引编纂、学术研究成就卓著,在国家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文津街新馆的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使之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据了解,先后参与筹划开馆和主持馆务的主要有徐坊、江翰、夏曾佑、鲁迅、梁启超、陈垣、马叙伦、蔡元培、袁同礼和李四光等 当时的北平图书馆下设二会八部,分别为:购书委员会、编纂委员会;总务部、采访部、编纂部、阅览部、善本部、金石部、舆图部和期刊部。馆藏书籍包括中文、满文、蒙文、日文、西文普通书籍逾四十万册;宋元明清刊本、写本、抄本古籍逾三万册;金石拓片逾八千幅;舆图八千余幅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