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重点讲义

例1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分析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本诗托物言志,通过写素蝶的活动,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蕴含着自己期盼得遇明主之意。(表达了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的情怀。) 例2、阅读下面的诗歌,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闻,借景抒情,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伤感,思念故土,有家难回的悲苦哀怨之情,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国土沦丧的忧愁。 例3 白石滩 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从全诗看,诗人抒发了怎样的追求? 本诗描写了水之清,滩之浅,石之白,蒲之绿,浣纱之欢快,都衬托出月之明,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表现出一种自然、纯真的美,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例4:阅读下面的诗歌,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本诗通过描写凄冷、晦暗的夜晚作者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奈的心情以及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例5: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 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 表现作者悲凉忧愁的心境,诗人目睹曾经兴盛繁华的王朝逐渐衰落下来,表达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时,又体现出对自身无法报国的无奈愁绪。 方法归纳: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2010年天津卷)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暮春 “飞花” * * * * 如何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专题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 解读诗歌形象 知人论世 关注诗题 扣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 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人(事)物形象 从情语中体会情 直接或间接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语句要多加注意 身世经历、时代背景 ★特别提醒: 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这首诗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2分)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2分)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1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两首诗在抒发的情感和抒情时运用的手法上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