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我们眼中的管理问题第二季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
——2012年(1~9月)心声社区“对公司管理有益的”的网友观点(3)
【目录】
【主题一】:考核方式
绝对考核还是相对考核
绝对考核该如何考
绝对考核结果如何应用
【主题二】:绩效评价方式能否优化
如何合理评价有缺点的奋斗者
拉通考评真的公平合理吗
如何约束主管权力
考核比例能否“弹性”
绩效结果应用是否太刚性
其他
【主题一】:考核方式
1、绝对考核还是相对考核?
【Summitchallenge】绝对考应该来说对于基层的从事操作性、事务性、重复性工作的员工是比较适合的,再往上的岗位,如13-15甚至更高层级的岗位是否适合绝对考,我觉得关键是看能否制定清晰、量化的考核标准。绝对考的关键是考核标准,没有了可靠的标准指引,“绝对考”就会变成“胡乱考”如果没有了相对考核、比例控制,我们的管理会不会变成大锅饭?如果没有在评价上的比例限制,主管的手会不会更松?会不会出现一个部门多数人考核结果都是“优秀”、“良好”但组织绩效却不好的情况很多人都知道GE的活力曲线,应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何要有绝对、相对的区分。
逗牛优秀的人本来就是少数,类似社会精英,起标杆作用。如果多数人是优秀,就成了中庸之道。不如保持A的比例,扩大B的比例,减少C的比例。绩效好的组织,不强制有C。绩效差的组织,C向高职级的倾斜,首先给PM、TL打C。
相对考核也是在绝对考核基础上的相对考核,首先看PBC达成情况。只不过在此基础上还要人与人比。这种方式对于按目标管理的人有效,对于岗位职责清晰,工作输出明确的,采取绝对考核可以避免主观人为操作。
江湖之远考核不能再一种模式包打天下,差异化绩效考核制度是关键,结果VS目标导向是关键:主管和员工的考核应该不一样,他们的结果指标也应该不一样;管理者更多应该以财务结果考核为导向,建立组织BU 财务基线基层员工更多以业务量、输出质量考核为导向,建岗位业务基线工资要浮动,可以针对基层岗位实施建立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制度,真正激活组织活力
【大相国寺种菜】绝对考核不能完全替换相对考核。13、14级的员工里大多是知识型员工,有的是PL,对知识型员工要量一把明确的尺子还是很难,很难确定量化的KPI,而且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计算,是否值得花大量的精力?如果真的用一把尺子把大家的工作分等了,和这类工作的复杂性是有悖的。我理解这个如同我们讲的灰度,越复杂的,越要留有弹性空间,才能让管理简单有效。
******】
绝对考核或者相对考核都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绝大多数员工,在清楚自己该如何做能够帮助产品成功,帮助部门发展,并且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时,是愿意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很多情况下,是员工不清楚团队的目标,更多情况下,是员工在遇到困难时,得不得管理者的及时帮助。绩效管理要解决的应该是这些问题。
绝对考核、相对考核的适用情况,可以有所区分,成熟一块执行一块。对于操作类员工,业务目标相对容易明确和达成共识,可以先执行。研发类、销服类员工,业务目标受外界、周边影响因素较多,创造性较强,不易明确,更不易达成共识。
团队绩效,按相对考核,体现在团队的利益分配和主管任用上; 员工绩效评价,采用绝对考评,应全面推行。
以前考核ABCD的时候,只有5%的D是被否定的,其它95%都是被认可的。现在考核AB+BCD,BCD合起来大于等于50%的员工都不满意,每考核一次就有一半的人对公司不满,3年下来,这就是现在10人有8人对公司有怨气的原因。虽然公司表面说B是扎实贡献者,也是被认可的,但听其言观其行,其实都是不认可的。一个公司每次考核都要把50%甚至以上的员工作为对立面,不认可,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三年多来我们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更不用说由此带来的马屁文化、胶片文化、只做表面文章、只关注短期绩效而长期扎实的工作无人关注、厚厚的部门墙等一系列问题。任总讲话说,公司在经历危机时需要大家共同奋力划水走出漩涡,但看现在的状况,难。
太好了,终于有变化了,一直觉得以前的制度不可能孵化出大量的优秀员工,或者更准确的说考核制度上无法让多个优秀的员工一起干活。因为一旦在一块,有些就不能“优秀”了,所以快点改吧,改了后才有沉淀出大量的好员工,做出更好的产品,我们的实力也才会真正起来。像Android这么优秀的平台不可能是几个优秀员工能搞定,因为整个平台到处体现出高水平的设计,每个开发者都是那么的重要。还有我现在参与的一个项目,平台类似android, 核心平台框架由 20名C++开发者完成,他们几乎都是10年的C++开发经验以上,如果只让20*5%的优秀,其它的精英能待下去吗?所以我们应该相信我们公司能拥有更多的优秀员工,给它们土壤和机会,当真的需要和竞争对象拼实力的时候,当真的需要聚集有能力的人才做一个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方案.pdf
- 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决赛-汽车电器维修工(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技术方向)赛项竞赛平台主要设备技术标准(指导版).pdf
- 布病患者的护理课件.pptx VIP
- 2024阿里巴巴淘宝云客服-消费者咨询业务知识题库与答案.docx
- 青州古城景区介绍-青州古城景点PPT.pptx
- 产后骨盆修复培训课件.pptx VIP
- 监控维修工程施工方案.docx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docx VIP
- 第五章-绿色化学方法.ppt VIP
- 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突出问题整治、阵地管理提升行动工作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