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动研究探讨‘狮湖国小周三教师进修’的有效策略 - 南一书局.doc

以行动研究探讨‘狮湖国小周三教师进修’的有效策略 - 南一书局.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行动研究探讨‘狮湖国小周三教师进修’的有效策略 - 南一书局

◎高雄市博愛國小 張錦文 主任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緣起 「專業」能力是教改的樞紐,「教師專業進修」迫切且重要 隨著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由來已久的中央集權教育行政制度因而開放,「教育鬆綁」、「權力下放」、「賦權與增能」……等民主創新的口號喊得既響又亮,為 課程改革注入一股新希望。為了因應這遽變的情勢,教師的「專業」能力變成了推動教改的樞紐,在一連串的反思過程中,凸顯「教師專業進修」的迫切與重要性。為因應試辦九年一貫課程,在教育局的同意與協助下,又試辦「週三教師專業進修」的活動,調整上課時間,每週三下午安排「專業智能」的進修活動,期許老師在專業進修潮流的帶動中,能自我覺醒,體悟到進修的可貴與重要,並將進修後所獲得的能力,回歸應用於教學現場中,一來嘉惠學子,二來實踐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使用者、改革者的目標。 「專業進修」的熱情在一次又一次的「演講」、「教學觀摩」中被銷蝕 循著如此的思維溯源,「週三教師進修」的初衷,是教育局希望由各校自行安排屬於教師想要增能的進修項目,並不規範研習內容,只要與新課程有關或真正能提昇教師專業能力的活動均可,各校在開學前一週將進修計畫送審合格即可實施,以呼應「權力下放」、「賦權與增能」的理想。前瞻的做法一開創,馬上獲得教師的肯定與回響,「專業進修」的風潮在各校間脈動。但好景不常,老師對「專業進修」的熱情與期待在一次又一次的「演講」、「教學觀摩」中被銷蝕,意願逐漸下落,甚至把週三視為教師的「小週末」,「週三教師專業進修」變成一種形式,行政徒呼無奈。高雄市的學校大部分潛藏著隱憂,校與校間,教師與教師間,行政與教師間,只是心照不宣,操弄著「潛規則」,以維持目前的和平現象。 用行動研究探討「以學校為中心」的進修模式 在擔任教務主任期間,專門負責安排週三的教師進修活動,在默守成規與革新創造間徘徊,糾結在心中的是: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理念是迥異於先前的課程改革,老師的思考與信念若不隨著調整,只是保守的把科目換成領域的教學,用換湯不換藥的態度去面對學生,還安靜的等待書商的課本、教具、指引教學,完全不為「課程發展、研究、修正」付出心力,那九年一貫課程又如何期許成功呢?於是在責任與使命的驅策下,用行動研究的方式,以「學校為中心的進修」模式,企圖為沉痾的「週三教師進修」找到新的方法,讓老師能藉由進修的課程,重新澆灌教學的熱誠,提昇自己的專業能力,為新課程的改革盡心力,且在教學中找到樂趣。 或許有些可笑或充滿挑戰,但只要能跨出第一步,第二、三步……一連續的步伐,隨即邁開,為「週三教師進修」帶來新契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由上述的研究問題與動機展開,擬以行動研究方式,以本校為研究現場,老師為研究對象,探討「週三教師進修」的有效策略,其研究目的為: 一、提昇教師專業進修的意願,增強教師專業能力。 二、有效運作知識管理系統,發揮學校教育效能。 三、實際推動「以學校為中心進修」的策略 四、成立教學工作坊與協同成長團體。 五、培養教師設計課程的專業知能。 六、透過觀察、晤談方法,檢討本校進修方式的優缺利弊 七、提供經驗與方法,為他校參考,促進高雄市教師進修發展。 第三節:研究理論的依據與文獻探討 有理論的依據,實務工作才會有原則可遵循,不至於成為盲目的行動,本節將透過文獻資料分析整理出研究的相關脈落,依序探討以下的六個問題:作為研究的支持論點。 一、教師專業進修的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二、專業進修與學校為中心進修的依存性 三、以學校為中心進修的源起與意義 四、「以學校為中心進修」可行途徑 五、以學校為中心進修與行動研究 一、教師專業進修的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教師增能的情形不甚理想 國小教師利用週三下午、週六日甚至寒暑假進修的情形由來已久,近幾年為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各種進修熱烈的在各地展開。只是這些活動是否讓教師真的增「能」的了呢?這也是現今課程實施的重要問題。九年一貫課程強調是要培養學生的能力,而要培養學生能力,教師必須自己先具備能力,因為能力可以遷移,比較能夠適應社會的變遷。為了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各教育相關機構已針對課程設計與發展、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媒體的開發與使用、教學評量的實施與改進等辦理了非常多的研習,介紹許多新的方式供教師參考。教師也都踴躍的參與,展現積極的學習態度,但是這些研習似乎未能幫助教師消化運用新知,將其轉化為教師的課程與教學能力;部分老師好像也欠缺了咀嚼統整的功夫,因此常為了學習這些新的觀念和方法疲於奔命,對於身心都造成許多壓力,很多教師紛紛趕搭退休的列車。此現象背後的隱憂是:不具有能力的教師,又怎能培養出具有能力的學生?教師增能的情形不甚理想,是九年一貫課程推動的潛存危機(葉興華,民92) (二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