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简史(主说运营).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发展简史(主说运营)重点讲义

运营简史:互联网运营的20年发展与演变  本文主笔作者黄有璨,三节课联合创始人,资深互联网运营从业者,豆瓣年度十大“商业经管类”畅销书《运营之光》作者。  三节课志愿者范晓俊亦为本文搜罗了大量资料,并采写了文中部分内容。范晓俊是三节课3.3计划第一期成员,现任职某互联网公司市场部。  前言  “运营”是个有趣的东西。  作为一个现今互联网行业中最为普及的工作职能,它却又往往被称为是一大“玄学”。  一方面它的地位和权重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似乎它又很模糊,看起来,少有人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讲清楚到底“运营”是什么。  回溯起来,“运营”这项工种的出现,其实不过短短十几年。  某种意义上,我们愿意相信,一件事物,如果你并不足够了解它的过去,那你一定很难真正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  我们猜想,假如我们能够回过头去认真回顾一下“运营”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发展史,会是件有趣,且有价值的事。  这形成了本文写作的初衷。  那么,究竟什么是“运营”?  我发现,在现有的互联网世界中,“运营”的范畴下所能包含的具体工作内容,可谓繁杂无比:推广投放、活动策划、内容制作、数据监测、用户管理、客服……诸多内容似乎都能够往其中装填,几乎每一个被称为是“运营”的互联网从业者,身上都会背着不止一项工作内容。  因而,要试着谈论运营,我们必须要先界定运营。  按照我在《运营之光》第一章中给出的定义,运营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更好的连接产品和用户”。再进一步讲,这里又存在两个目的,一是能够获取用户并实现用户付费;二是能够更好的维系住这些用户,令之愿意与你持续发生关系。  而一切围绕着这两个目的来展开的具体工作内容,都可被视作某种运营手段。以及,一个靠谱的运营,一定是能够懂得、并熟练掌握多种运营手段的——这与传统行业中的状态全然不同。  但是,这样一项既复杂又多样有时又会显得有些宽泛的职能,到底是怎么诞生的?以及为何会诞生它?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我们依次梳理了从互联网诞生至今的行业发展历程,提炼出了其中每一个阶段的代表性产品,并试图着重去分析这些互联网产品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如何实现“用户获取用户付费”、“用户维系”这样两件事的。  以及,我们也同时关注着“运营”这个概念在行业从业者心目中的认知变化。  我试着回溯了互联网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去观察在其每个阶段围绕着“用户获取付费”与“用户维系”这样两个目的产生过哪些不同的具体做法,在经过观察和思考后,我粗步有了以下几个结论——在互联网诞生之初,是不存在“运营”这样一个职能的,这个职能及其称呼是渐渐被演化出来的;最早出现的最贴近于当前“运营”的岗位,是“网络编辑”和“社区BBS管理员”,其次是各种网络推广;“运营”的概念最早大约成型于2001年前后,而真正意义上“运营”这样一个概念和职能在互联网圈内开始逐渐普及开来,大约是从2004、2005年前后开始的——从那时阶段开始,包括新浪在内的大量互联网公司中的“编辑”开始被称为“内容运营”,而类似“社区运营”这样的叫法也开始被普及开来。  我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去思考的过程。  以下,我将分7个阶段为你带来我更具体的观察与思考。  1984-1993:互联网的萌芽  少有人知道,人与人之间第一次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较大规模的信息交换,差不多是在1984年。  那一年,一个叫“惠多网”(FidoNet)的BBS建站程序在美国出现。用户通过电话线连接,以点对点的方式转发信件。惠多网是全世界第一个BBS网络。  7年后,中国的惠多网“长城”站开通,这时候上惠多网的几乎都是从海外拨长途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部分后来的国内前沿技术爱好者。在当时的长城站上,就已经有了马化腾、求伯君、丁磊等人的身影。年轻的马化腾  1993年开始,随着拥有PC的用户越来越多,以及众多相关技术的发展,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互联网”开始如野草般无预兆地疯狂生长起来,并先后诞生了如网景、雅虎这样的互联网公司。  大洋彼岸的盛况无疑是令人悸动的。于是,从1995年开始,互联网之风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开始生根发芽。  1994-1997:互联网是什么?  互联网用户体量:不足30万  互联网代表产品:门户,早期BBS  代表性运营工种:网编,BBS管理员  对于老一辈网民和互联网圈人士们而言,基本上不太有争议的一件事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起点,是1995年前中关村大街上那家叫做“瀛海威”的公司出现。大概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是瀛海威当年那个经典无比的广告——“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瀛海威广告牌  所以,你发现了,那时候的中国,互联网对于人们最大的吸引力所在,是“信息”。在那个大多数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还是看“新闻联播”的时代,信息还是100%的稀缺品。  于是,围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