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美术鉴赏之名家名作赏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术鉴赏 观林风眠先生生平事迹及作品有感 林风眠先生1900年出生于广东梅县的一个石匠艺术家庭,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其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并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9岁画中堂《松鹤图》被县里商人购去,首次卖画,名震乡里。19岁,即开始留学于艺术与浪漫的国度--法国的学习生涯,开始了其浪漫之旅。1925年26岁的他与法籍蒂戎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阿丽丝·瓦当结婚。同年冬天,在蔡元培先生推荐下,林风眠先生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兼教授,遂偕夫人阿丽丝返国。其后,人生多转,北京、上海、杭州的城市到处都有其辗转的背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学校内迁,先至浙江诸暨、江西,后到湖南长沙。迁徙时只带走国画作品,油画舍弃,被日军作雨布用。这是林风眠作品第一次大批损毁。 1940年,41岁,目睹侵略者暴行的他,开始隐居重庆嘉陵江南岸弹子石破军火库中,潜心创作。画出一批深刻揭露日军屠杀罪行的抗日宣传画,作品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展出。1955年秋,太太阿丽丝与女儿蒂娜移居巴西,从此他开始了后半生的独居生活。 可怕的文化大革命到来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林风眠被逼无奈将自己毕生所画的国画一千余幅浸人浴盆捣成纸浆,从马桶冲掉,一部分油画用火炉烧掉。作品第二次惨重损毁。红卫兵共抄家十几次,时间最长的多达十几个小时,将大部分手稿及画稿掠去。这不仅是个人心血的毁灭,更是中国艺术界的损失! 1967年68岁的他,开始接受所谓的“劳动改造”。1968年8月政府以“日本特务”“特嫌”罪名被上海公安局拘捕,后转入上海南市第一看守所,开始长达四年半的狱中生涯。1972年11月28日晚,这位“艺术的老人”终于获释。拖着病躯,他继续在申城孤独探索,并且开始尝试以立体派手法作画。 1977年10月,在叶剑英元帅的关心下获准移居香港。并于1978年,举办个人画展,《林风眠画集》出版。 1991年,这位92岁,这位历经艺术沧桑与社会波折的老人终于抵抗不住病痛的折磨,走上了天堂之路。 这一代的学生最爱的依旧莫过于他的《夜枭》和《秋艳》。《夜枭》满是愤恨,郁闷、孤独,看了即觉阴暗压抑,常给人那种孤独感,人生又有谁不曾孤单,此画,正契合我们心中的那份孤独;《秋艳》给你的不只是一个“秋”的感觉,把北方的那种秋的寂莫也给人带出来了,看完,不觉有丝凉意。 从1938年至1977年,整整40年的漫长光阴,林风眠始终作着寂寞的艺术探索。这期间包括了重庆时期(1938-l945)、杭州时期(1945-1951)、上海时期(1951-1977)。三个时期略有变化,但内在的精神追求是一贯的。就题材而言,这一时期主要是风景、仕女、禽鸟、花卉、静物和舞台人物。作品的色调明朗,情绪转为平和,对现实人世的实感演化为对自然和虚幻人物情境的描绘;水墨和彩墨成为主体形式,油画渐少甚至不见了。激越的呐喊和沉重的悲哀转换为宁静的遐思和丰富多彩的抒写。   笔者在《论中国现代美术》一书中对他这时期的审美情调作过简单概括,说它们“有明快、艳丽、热烈、清淡、幽深、忧郁、寂寞、孤独、活泼和宁静”并在总体上“涌动着大自然的生命,编织着美和善的梦境”。长达40年的探索也经历了变化,如画题渐次广泛,情感渐次深挚,形式语言渐次成熟完整等。但基本的审美追求是一致的,那就是美与和谐、内在抒情性。   你看过他笔下的小鸟么?无论它们是独立枝头,还是疾飞而去;是在月下栖息,或是在晨曦里歌唱,都那么自如平和。抚琴的仕女,灿烂的秋色,窗前的鲜花,泊留的渔舟,江畔的孤松,起舞的白鹭,也都奏着同样的音韵, 没有冲突、倾轧、黑暗、丑恶和肮脏。它们独自存在着,自足自立着;它们沉静而自信,把力量隐在内里;它们远离血与火、是非纷争和喧嚣的市俗纠葛。它们从不张扬跋扈,狂怪奇异和歇斯底里,也不孤傲冷涩或顾影自怜。   这个和谐而美、绚丽而宁静的世界,不只是为了躲避什么,也是为了寄托什么和指向什么。疲惫受伤的灵魂可以在这里歇息,情感的倾斜能够借此得以平衡;花卉禽鸟并不喻比抽象的人格伦理(像某些古典花鸟画那样),也不是市井铺面上炫耀媚美装点高雅的摆设。无月份牌般的妖俗,也无文人土大夫式的古雅。这是一个深刻感觉到人间痛苦与不平的艺术家在相对与现实隔离的、温馨自足的境遇里贡献的艺术美。这美,诚如林风眠自己所想象的,“像人间一个最深情的淑女,当来人无论怀了何种悲哀的情绪时,她第一会使人得到他所愿得到的那种温情和安慰。” 我想,这就是林先生吧,一生与孤寂为伴,也一生与孤寂为战,寂寞的艺术,伴随着他生命的始终。 《夜枭》 《秋艳》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