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讲温病的意义后释疑3.11-17解析.docx

张老师讲温病的意义后释疑3.11-17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是本好书,很多方面高度与彭子齐平了,药性的把握,非常精准,佩服佩服。对于张老师的那个旋转图图,必须用立体整体思维才能不至于学偏。今天研究了一天,还是感觉,如果平面理解的话,不适于初学者,只适合于读懂《圆》之后的医家。张老师的方子,看似无序,实则每味药都有出处,看似套方,实则是灵活无比的运用,爱不释手啊。尤其是脉诊,填补了彭子书中之空缺,看过之后,顿感云开日出。问:老师,假如是经络不通,圓如何能转?我这么回答吧。经络的瘀滞,堵塞,依程度的不同,而用药不同,依寻经的不同,用药亦不同。轻些的,没有完全堵,则是郁病;堵了的,轻则是气血瘀滞,重的就是形质病,用药都在彭子书里,这里就不赘述了。你也不是挑刺的人,《圆》,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治病的具体的药,如何就能用“圆”字,去治病呢?对不对? 如果你学过之后,感受到这个理论的欠妥之处,完全可以站在彭子的高度之上去驳斥他,如果你的理论合理,我也会支持你,哪怕你到时把理论思维称之为《方》,我也同意。关于你提到的男人和妇科,彭子书中也讲过了,是一样的,只要把妇科病的根本找到了,和治男病,一样的,没有不同。大胆学之用之。张老师述:前天,试了一下乌梅白糖汤+三豆饮,计量均为30g第一天,安然无恙。晚上不困不过瘾,于是,昨天中午又来了一次,喝完不到1小时,好困啊,睡醒后,口热、心烦、胃间热而酸、平时一年下来也不记得做过几个梦,昨天下午梦见颇多,醒后都不记得了。晚间不思食,烦躁不安。晚九时,取淡豆豉40g左右,煎10~15分钟,趁热饮,20分钟左右,腹中转气,口中、胃脘热消,遂思食。晚11时左右,觉上下门牙寒而不想张嘴。凌晨1时左右,齿寒状态减轻而回复正常。总结:黄豆、乌梅,确实是补品,30g的话,补的力量确实极大;绿豆放的量,对于我来说,少了,不足以引下所补之相火。淡豆豉,能通降阳明经,将手三阳不降之相火右旋引而下行,其力不小,但仍平和。这里面,还有些问题没有分析到,也没感受明白,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 关于药性认识,在《圆续》中,彭子推荐的是《长沙药解》,《长沙药解》的药性认识与人体的圆运动观,完全吻合,所以没有任何出入,并且指导方向坚决而明确,我现在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放胆参考。全书一共162味药,如果全部背熟,熟练运用,基本也就够了。每味药都有一段解释,这段解释对药物的归经有明确的指示,我们学习中,要分清药物所入的主经为何,兼经为何(依圆运动理论思考为何会入兼经),药物在人体内如何运作。等等。以上熟悉了,用药之左升右降、入经等,就不会偏,下面就是计量问题。计量问题,由实践去解决,没有实践机会的同学,暂时无需考虑。学习药性,不可泛泛而学,如若泛泛学过,必无所得。学习药性的次序,按照《圆续》中的药性次序为纲,缓缓学之,心中明了而记忆深刻。配伍,在学了药性之后,《伤寒论》中的每一个方子,都在教配伍。了解了药性,才懂得配伍。另外,病人有何经之病,即用何经之药,配伍灵活多变,后期全靠自己立法。配伍,在学了药性之后,《伤寒论》中的每一个方子,都在教配伍。了解了药性,才懂得配伍。另外,病人有何经之病,即用何经之药,配伍灵活多变,后期全靠自己立法。所以,配伍没有固定之法,法全由病情决定关于湿,彭子如下解释。“善治湿者,养金气之收敛,调木气之疏泄,扶土气之运化,湿乃自去,津液不伤。”湿病之所以麻烦,在于治法上的错误。人体有湿,则必然是中气不足,四维运转失常所致,故而,非用补中气、调疏泄、养收敛之法不可得,这个过程,也就是轴轮并用之法。用药上,中气药需让脾胃土气运转之药,单补脾或单补胃皆不可,补而不动,更加瘀滞,反而湿不去,疏泄与收敛同理。至于按摩上,我就没经验啦,不过,理法必然相同,否则必然无效。关于湿,彭子如下解释。“善治湿者,养金气之收敛,调木气之疏泄,扶土气之运化,湿乃自去,津液不伤。”湿病之所以麻烦,在于治法上的错误。人体有湿,则必然是中气不足,四维运转失常所致,故而,非用补中气、调疏泄、养收敛之法不可得,这个过程,也就是轴轮并用之法。用药上,中气药需让脾胃土气运转之药,单补脾或单补胃皆不可,补而不动,更加瘀滞,反而湿不去,疏泄与收敛同理。至于按摩上,我就没经验啦,不过,理法必然相同,否则必然无效。 问;彭子说:妇人带病,亦经脉滞塞,甲木不降,水气不藏之故。这个水气不藏是指什么意思?答:水气不藏,是水气无法随木气的升发左旋上升,而产生的向下漏出的表现。不管是遗精,还是带病,都是漏。以上是水气在下之不藏,如果在上,则会以汗(盗汗)、泪(风泪)、涕(金逆)等形式漏出。至于不藏的原因,都清楚的,不赘述了。以上是我的理解。问:妇人带病,亦经脉滞塞,【冲带不固】妇人带病,亦经脉滞塞,甲木不降,水气不藏之故。甲木【胆】也、降---引火归元,归到肾。其实还是少阴寒症。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都是小建中的理。小建中里: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