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古代汉语的词序.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古代汉语的词序剖析

* 六 古代汉语的词序 讲授 袁善来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 你打我。 打你,我。 你,我打。 二、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 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宾语——谓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 1、疑问代词作宾语 《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安在?” 《庄子·逍遥游》:“彼且奚适也?” 句子是疑问句 宾语是疑问代词 动词宾语例: 《报任安书》: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岳阳楼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 介词宾语例: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在上古汉语中比较严格。但也有例外。 例如: 《论语·子张》:“子夏云何?” 《左传?成公三年》:子归,何以报我?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何如”、“如何”的问题: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与不谷同好,如何? 《左传·齐桓公伐楚》 《左传·僖三十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如何”又可说成“若何”、“奈何”: 《战国策·赵策三》:“先生助之奈何?” “如(若、奈)……何”形式: 如太形王屋何? 《列子·汤问》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郑伯克段于鄢》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句子是否定句 宾语是代词 父母之不我爱。 《孟子·万章上》 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在先秦已不严格。如: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有事而不告我。” 《诗经·王风·黍离》:“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汉代以后的仿古例: 彼不恩我也。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3、宾语用代词复指 为强调宾语,将宾语前置,并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加“是”、“之”等代词复指。 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晏婴论季氏》 先君之好是继。《齐桓公伐楚》 “惟(唯)……是(之)……”形式: 唯吾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唯利是图 惟命是听 凝固形式“是之谓”、“此之谓”: 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四年》 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荀子·天论》 4、一般强调性前置(无标志的宾语前置)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齐桓公伐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卫风·氓》 《左传·齐桓公伐楚》:“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现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 你哪里去?我跟着你。 我火车坐过,飞机也坐过。 时不我待 夜以继日 唯利是图 惟命是听 关于宾语前置: 5.6 前两种宾语前置的原因 王力《汉语史稿》:“在原始时代的汉语里,可能的情况是这样:代词作宾语的时候,正常的位置本来就在动词的前面。”又:“到了南北朝以后,这种疑问代词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后置的发展已经在口语中完成了,从此以后,凡是在书面语言里运用先秦时代那种代词宾语前置的结构,那只是仿古,而并不反映口语。” 三、古汉语表示行为动作数量的词序 现代汉语中一般是用数量词组作补语表示行为数量。 踢三脚 看两遍 1、数词作状语表示行为数量 2、数词作谓语表示行为数量 《墨子·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战国策·赵策三》:“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四、古代汉语的定语后置 1、数量定语后置 2、修饰定语后置 《晏子春秋》:“吏二缚一人诣王。” 《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求人可使报秦者。” 《冯婉贞》:“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