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威体育精装版精编练习:八上期末复习试卷
必威体育精装版精编练习:八上期末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 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2.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湖,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A.震耳欲聋 B.闪烁其辞 C.掩耳盗铃 D.耳熟能详
.A. B. C. D.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生的音调会不同
A....
11.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咱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 D.该物质在第15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3.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
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
20.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 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 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 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21.可以用铁锅来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来熔化铁,这是因为【 】
A.铁比锡的硬度大 B.铁比锡容易传热 C.铁的熔点比锡高 D.铁不能被烧化
22.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美丽的“人造雪景”.从烧瓶中取出树枝,“雪景”慢慢消失,消失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23.在28℃的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A.下降 B.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24.物体放热,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不变 C.一定降低 D.无法确定
25.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沸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 吸收热量的是【 】
( 1) 春天, 冰雪融化 ( 2) 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 3) 秋天, 清晨出现的雾 ( 4) 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
A. ( 1) ( 2) B. ( 1) ( 4) C. ( 2) ( 3) D. ( 2) ( 4)
27.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B、升华和凝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液化.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29.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