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毒理学老师划的重点考试题型:一、选择题二、填空题(名词解释穿插在里面)三、判断题四、计算题(送分题:联合作用类型)五、问答题绪论(P8)食品毒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定义: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来源及对人体损害的作用与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外源化学物?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础(P33)(主要考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各自如何分类?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进入人机体后,积累一定的量,能与体内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的有害物质。按人们接触得方式,以接触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分为外源性化学物(包括人为添加的、食品生产原料自身产生或有害微生物产生的、无意加入的、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源性化学物(食品在人体内消化、吸收以及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中间产物或终产物)毒性:指外源化学物与集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简化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力。分为剧毒、高度毒、中等毒、低毒、微毒。毒性作用:也叫毒性反应,指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发生生理生化技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分为变态反应(也叫过敏反应、超敏反应)、特异体质反应、速发与迟发作用、局部与全身作用、可逆与不可逆作用、功能、形态损伤作用。判断急性毒性的指标有哪些?毒性参数:上限参数下限参数(安全限值ADI不是毒性参数)上限参数: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以死亡为终点的各项毒性参数,即致死剂量或浓度“: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LD01或MLC,LC01、最大非致死剂量或浓度LD0或LC0下限参数:指有害作用阈剂量及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未观察到作用水平(NOEL)、 阈剂量或最小有作用剂量(MEL)、最大无作用剂量(ED0)什么是靶器官?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因某种毒物或环境污染物的进入,机体内首先达到毒作用的临界浓度的器官,称为该毒物的靶器官。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绝对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最大非致死剂量安全限值的类型?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阈限值(TLV)、参考剂量(RFD)、实际安全剂量(VSD)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P74)什么是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即外源化学物在体内量改变的过程。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有何意义?外源化学物经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代谢过程,即外源化学物在体内质改变的过程。意义:①水溶性显著增加. ②是改变其毒效学性质:代谢活化或生物活化及灭活生物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有哪些?I相反应:指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使外源化学物暴露或产生极性基团,水溶性增高并成为适合于II相反应的底物。II相反应:指具有一定极性的外源化学物与内源性辅因子(结合基团)进行化学结合的反应。外源性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排泄途径主要有哪些?吸收:经胃肠道吸收、经呼吸道吸收、经皮肤吸收其它途径: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内注射排泄:肾脏(尿)排泄:肾小球被动滤过、肾小管分泌(主动分泌通道)、肾小管重吸收(尿液pH)消化道排泄:肝肠循环(与未吸收的食物混合、胆汁排泄、肠内排泄、肠壁和菌群)经肺(呼气)排泄和其他途径:汗液、泪液、唾液、乳汁、呼吸道、头发和皮肤机体内主要的贮存库有哪些?(肝脏、肾、脂肪、骨骼…)血浆蛋白质(白蛋白)、肝脏和肾脏、脂肪组织、骨骼组织无:化学物在体内贮存的毒理学意义?一方面降低靶器官损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能成为机体的一种隐患。5、生物沾化uⅡ相反应的概念及反应类型(6种反应、6种辅因子、6种酶)指具有一定极性的外源化学物与内源性辅因子(结合基团)进行化学结合的反应。反应类型:葡糖醛酸结合(催化酶:UDPGT—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硫酸结合(催化酶:磺基转移酶)乙酰化作用催化酶:乙酰辅酶A)甲基化作用(催化酶:甲基转移酶)谷胱甘肽(GSH)结合(催化酶: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氨基酸结合(催化酶:乙酰辅酶A及N-乙酰转移酶)第五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157)什么是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指机体(人或试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
文档评论(0)